高血壓藥為什麼會過敏皮膚

分類: 疾病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13
高血壓藥物引起過敏反應時可導致皮膚出現斑丘疹、蕁麻疹等皮損症狀。若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物期間發生此類情況,則需考慮為對所服的降壓藥物產生過敏。

高血壓藥物引起過敏反應時可導致皮膚出現斑丘疹、蕁麻疹等皮損症狀。若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物期間發生此類情況,則需考慮為對所服的降壓藥物產生過敏。

如果患者的血壓控制不佳,在醫生指導下更換其他種類或劑量的降壓藥物進行治療後,上述不適症狀得到緩解,則可能提示與原用藥物有關。此外,部分人群本身屬於易過敏體質,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可能會誘發抗原抗體反應而發生過敏現象。另外,若自身存在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也有可能會增加患此病的風險。

臨床中常見的降壓藥物包括鈣離子拮抗劑、β感受器阻滯劑、利尿劑以及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等多種類型,建議明確具體原因並遵醫囑停藥處理。

臨床上常用的鈣離子拮抗劑主要有非洛地平(Felodipin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常見不良反應有踝部水腫、頭痛、面部潮紅、腹痛等,嚴重者還會累及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錯亂、焦慮不安、嗜睡等症狀。若用藥不當則可能導致身體出現過敏樣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瘙癢、呼吸困難、心悸甚至休克等情況。此時應立即告知醫生,並遵照醫囑調整用藥方案。

β感受器阻滯劑主要包括酒石酸鹽美托洛爾(Metoprolol Tartrate)、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其不良反應主要以心血管系統為主,如心跳過慢、房室傳導阻滯等,少數人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頭暈、疲勞感和周邊水腫等表現。若長期應用該類藥物還可能出現憂鬱情緒、男性乳房增大、女性月經失調等問題,因此不建議長時間使用。

利尿劑代表藥物有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常用於輕症高血壓患者的一線用藥,但因其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和利尿作用,故一般不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藥物。由於本品會導致電解質大量流失,從而引發低血鈉症、脫水、代謝性鹼中毒等併發症,所以對於腎功能減退者應慎用。

ACEI類藥物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常用藥物包括雅施達錠(Perindo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等,若用藥不當也可引發多種不良反應,如咳嗽、血管神經性水腫、高鉀血症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