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成因是什麼?
心絞痛的發病可能與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冠脈痙攣、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瓣狹窄等病因有關,也可能是貧血導致的。這些疾病可能導致心臟血流減少或中斷,從而引起心絞痛。鑑於心絞痛的複雜性及潛在風險,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確切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
由於血脂異常、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導致冠狀動脈內壁出現脂質沉積和纖維組織增生,形成斑塊。當斑塊破裂後,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從而誘發心絞痛。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如阿斯匹靈(Aspirin)、克隆皮得格(Clopidogrel)等。
冠脈痙攣
由於冠脈痙攣使冠脈瞬間收縮,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進而引發心絞痛。針對冠脈痙攣的情況,可遵醫囑服用β感受器阻滯劑來緩解症狀,例如舒壓寧(Metoprolol)緩釋片、康肯膜衣錠(Bisoprolol)等。
急性心肌梗塞
由於冠狀動脈發生完全性閉塞,導致心肌嚴重而持久地缺血,最終部分或全部心肌缺血壞死,此時會導致劇烈胸痛。對於急性心肌梗塞,應立即就醫並接受緊急再灌注治療,包括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或溶栓治療。
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是由於先天畸形或者風溼性疾病導致主動脈瓣口狹窄,影響心臟血液流出,增加左心室負荷,長期會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進而引起心絞痛的發生。可透過手術治療的方式改善病情,常見手術方式為經皮球囊主動脈瓣膜植入術、人工瓣膜置換術等。
貧血
貧血時,紅血球數量減少,攜氧能力下降,無法滿足身體代謝需要,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從而引起心絞痛。改善貧血通常需查明原因,如缺鐵性貧血則補充鐵劑,巨幼細胞性貧血則補充葉酸和維他命B12,再生不良性貧血則應用環孢素(Cyclosporin)A、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等免疫抑制劑。
建議定期進行心血管健康評估,包括血壓、血糖、血脂水平監測以及心電圖檢查。均衡飲食,限制高脂肪食物攝入,保持適量運動,有助於預防相關風險。
心絞痛的處理措施是什麼?
心絞痛可以透過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冠脈介入治療、心臟康復訓練等方法進行治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就醫以避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生活方式干預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合理膳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和心理平衡。合理的飲食結構有助於控制血脂水平,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而戒菸限酒則能夠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狀態,從而減輕心絞痛的症狀。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降脂藥如他汀類以及擴張冠狀動脈的硝酸酯類藥物。這些藥物透過抑制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及增加心肌供血來緩解心絞痛發作頻率和程度。
冠脈介入治療
冠脈介入治療是在X光透視引導下使用特殊器械疏通狹窄或阻塞的冠狀動脈的方法。該手術可迅速恢復冠狀動脈血流,有效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適用於嚴重的心絞痛患者。
心臟康復訓練
心臟康復訓練通常由專業醫師指導,在特定環境中進行一系列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心臟康復訓練旨在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肌肉耐力並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對促進血液循環和降低心絞痛發生率有益。
心絞痛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以便及時發現異常並採取相應措施。建議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以早期發現潛在的心血管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