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間質瘤與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案大不同

分類: 疾病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1.14
本文介紹了間質瘤與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區別。間質瘤與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兩種不同型別的腫瘤,前者起源於間葉組織,後者則源自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的細胞。針對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案有所不同,因此在診斷過程中需區分它們以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間質瘤與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鑑定區別

間質瘤與神經內分泌腫瘤,是兩種不同的腫瘤型別,兩者在組織起源、惡性程度分級、發生部位、免疫組化標記物等方面存在差異性。

組織起源

間質瘤是起源間葉組織的腫瘤,病理上可能與平滑肌源性,或者神經源性的腫瘤相混淆。而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組織起源,主要是來源於一些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的細胞,能夠產生一些生物活性胺,或者多肽類的賀爾蒙;

惡性程度分級

間質瘤屬於潛在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主要是透過腫瘤的大小,以及有絲分裂指數來進行綜合的判斷。腫瘤越大、核分裂象數目越多,腫瘤惡性程度就會越高。而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惡性程度包括良性、低度惡性、高度惡性,通常將神經內分泌腫瘤按照細胞的分化程度進行分級,並根據是否發生遠處器官轉移的情況,判斷惡性程度;

發生部位

間質瘤主要是發生在胃腸道,少數發生在除消化道以外的其他部位。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發生在肺、胰臟、胃腸道,甚至發生在肝膽和泌尿道;

免疫組化標記物

間質瘤的特異性免疫組化標記物常呈現CD117和CD34陽性。而神經內分泌腫瘤特有的標志物是CD56和Syn陽性。此外,間質瘤與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表現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間質瘤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腫瘤的大小、發生的部位,有的病人可以出現胃腸道出血的症狀,有的病人可以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甚至少數病人是因為出現了腸穿孔而就診。而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取決於腫瘤所發生的部位,發生在呼吸道和發生在消化道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引起相關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狀,如咳嗽、嘔吐等。

腫瘤壞死因子A高說明什麼

腫瘤壞死因子是指能夠造成腫瘤細胞死亡的一類因子,主要包含兩種形式,腫瘤壞死因子A為其中一種。當腫瘤壞死因子A含量升高,可見於身體有發炎、敗血症等情況,還可見於體內存在腫瘤,並且多提示腫瘤在生長、浸潤及進展。很多因素可以引起腫瘤壞死因子A升高:

發炎

當身體出現發炎時,可導致腫瘤壞死因子A升高,參與到正常的發炎反應中,幫助身體一同對抗發炎因子。此時可遵醫囑應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盤尼西林、頭孢曲松(Ceftriaxone)、甲硝唑(Metronidazole)等,同時注意休息,多飲水,促進發炎消散;

敗血症

患有敗血症時,體內白血球增多或存在大量不成熟細胞,可刺激體內單核細胞產生腫瘤壞死因子A,對病變細胞產生殺傷作用。出現這種情況,應首先尋找感染源,去除病因,行血液、體液等細菌培養,尋找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頭孢地尼(Cefdinir)等,嚴重者,給予液體復甦,伴有休克者,給予多巴胺、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等血管活性藥或類固醇治療;

腫瘤

患某種腫瘤時,如肺癌、乳癌,也可啟用人體內單核巨噬細胞、活化T細胞,產生腫瘤壞死因子A,對腫瘤細胞造成抑制作用,還可引起腫瘤細胞出血性壞死。此時應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明確診斷後,可遵醫囑行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等綜合治療。另外,自身免疫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等,也會有腫瘤壞死因子A的升高。當檢查發現腫瘤壞死因子A升高時,應及時就醫明確具體病因,在早期進行積極治療,避免病情進展,出現嚴重症狀,增加治療難度。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