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腫瘤10公分沒有任何症狀
肺部腫瘤10cm沒有任何症狀也要引起重視,一般肺實質良性腫瘤多數無症狀,常在體檢時發現。但是臨床上肺部10cm的腫瘤多數是惡性腫瘤,大多數早期的肺癌基本上也沒有症狀。肺部腫瘤10cm沒有任何症狀具體的性質,最終還是需要透過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良性腫瘤
肺實質良性腫瘤多數無症狀,常在體檢時發現,絕大多數肺良性腫瘤表現為肺內孤立球形病灶。文獻報告在肺內孤立病灶中多數是肉芽腫,部分良性腫瘤胸片有特徵性改變,CT有時可區分肺內病變的性質,如50%的肺錯構瘤可透過高分辨CT確診。經皮膚穿刺活檢對肺部惡性腫瘤敏感性高,需要及時進行手術切除治療,並積極配合進行放化療;
惡性腫瘤
肺部的惡性腫瘤有10cm大小應該算是比較大,單純根據腫瘤的大小來分期,已經屬於中晚期,通常需要結合縱膈淋巴結有無問題進行判斷,其他地方有無轉移進行整體分期。多數早期的肺癌基本沒有特別的症狀,可能會伴隨刺激性的乾咳,當腫瘤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產生相應的症狀,如咳嗽、胸悶、咳血等,壓迫到相鄰的器官時,可引起相應的症狀,比如聲音嘶啞等,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正規的治療。肺癌有鱗癌、腺癌、小細胞肺癌,還有其他一些病理型別,不同的病理型別,治療的手段和用藥都不完全一樣,因此要結合全身的情況,如區域性淋巴結有無問題等判斷,通常需要積極進行手術切除治療,以及淋巴清掃,並配合術後的放療、化療。患者日常注意不吸菸,及早戒菸,減少接觸煙塵、車尾氣等刺激性有害氣體,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後患者鼓勵多做呼吸功能鍛鍊以利於術後患肺復張,並遵醫囑用藥,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停藥,注意定期複診,如果出現咳嗽、胸痛加重、大咳血情況應及時就醫。
肺部腫瘤有毛刺
肺部腫瘤有毛刺在臨床上稱為毛刺徵,是指沿著病灶邊緣部位向肺實質延伸,但未與胸膜發生實質性接觸的一種影像學表現,常見於惡性病變,但也可見於炎性假瘤、肺結核等良性病變。建議患者結合其他檢查確診,積極治療。
惡性病變
多見於周圍型肺癌,癌組織沿支氣管、血管或小葉間隔浸潤性生長,同時纖維結締組織明顯增生,表現為結節邊界有細小毛刺。超過半數周圍性肺癌可有毛刺徵表現,多數表現為數目較多的短毛刺,少數表現為數目較少的長毛刺。肺癌患者隨病情逐漸加重可有刺激性乾咳、咳血、氣短、胸痛、發燒、消瘦等症狀,若侵犯周圍組織還可引起聲音嘶啞、吞咽困難、胸膜滲出液等表現。可進行手術切除治療,可能會輔以放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個人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良性病變
1、炎性假瘤: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非特異性發炎刺激形成的類似腫瘤的病變,發炎慢性化形成機化性肺炎,進而侷限化而成。也可出現毛刺徵,但相對較少,多表現為毛刺數目較少的長毛刺,是因慢性發炎與正常組織移行而出現的長而細、邊緣較模糊的毛刺。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也可出現咳嗽、咳痰、胸痛、低燒等症狀,與肺癌表現較為相似,需透過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檢查明確診斷。臨床上可採用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後續無需過多干預;2、肺結核:患有肺結核疾病時,肺內出現結核球,也可表現有毛刺徵,是結締組織增生反應引起,可有扭曲且長、形態不規則的長毛刺表現。較大的結核球可行手術切除,並積極做抗結核治療,遵醫囑規範應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吡嗪醯胺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