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Measles)後出現發燒的情況屬於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通常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體溫超過38.5℃可進行物理降溫或應用退燒藥物治療,必要時需結合使用抗感染的藥物等方法處理。
一般處理
溫水擦拭
當患者體溫在38.5℃以下時,可以先透過溫毛巾擦浴額頭、腋窩、腹股溝、膕窩等大血管走行的地方幫助降低體溫,同時注意適當休息,適量飲水,補充體內水分,促進排尿和代謝廢物排出。
貼退燒貼
還可以將退燒貼放置於患者的額頭或者枕部位置,也可起到一定的退燒作用。
藥物處理
退燒藥物
若經過上述方式體溫未見明顯下降,則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物進行治療,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等,但應注意遵醫囑用藥劑量及頻次,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長用藥時間。
抗生素類藥物
若患者除發燒外還伴有其他症狀,如咽痛、流涕、咳嗽咳痰等,則建議到醫院完善血常規等相關檢查,並根據具體致病菌選擇合適的抗菌素藥物治療,如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
抗病毒藥物
由於注射麻疹減毒活疫苗(Measles)可能會引起麻疹病毒感染,因此還可遵醫囑口服雷巴威林(Ribavirin)顆粒、克流感(Oseltamivir)等抗病毒藥物治療。
止瀉藥物
若因飲食不潔等原因導致腹瀉次數較多,還需給予止瀉藥物緩解不適,如舒腹達(Diosmectite)、樂必寧(Loperamide)等。
此外,部分人群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Measles)後還會出現過敏性蕁麻疹等情況發生,此時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儘早去除病因,必要時應用氯雷他定(Loratadine)、氯菲安明(Chlorpheniramine)等藥物進行抗過敏治療。日常生活中也應做好區域性護理措施,避免抓撓而引發繼發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