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即發燒,如果出現發燒後起蕁麻疹的情況,需要及時明確原因。對於大部分患者而言,通常與病毒感染有關,但也可能為過敏、細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等因素導致,建議根據不同病因進行治療。
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療
若由病毒感染引起,則可以遵醫囑使用阿昔洛韋(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還可以服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片、布洛芬(Ibuprofen)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解熱止痛劑幫助退燒,一般在疾病治癒後蕁麻疹也可逐漸消退。
物理降溫
如果是由於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上述症狀,在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的同時還需要注意適當休息以及補充水分,並且還要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必要時可進行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措施輔助降低體溫。
其他方法
部分病毒感染者還可自愈,但恢復時間因人而異,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加強營養支援,促進身體康復。
過敏
如果屬於易過敏體質,當接觸花粉、塵蟎等致敏原後即可誘發蕁麻疹及過敏反應,進而會出現發燒伴蕁麻疹的症狀。此時應立即遠離過敏原並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氯雷他定(Loratadine)、勝克敏(Cetirizine)等抗組織胺類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還需避免再次接觸過敏物質,以免影響病情的恢復。
細菌感染
如果自身免疫力比較低下,可能會受到細菌感染,從而會引起此類現象發生。對此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如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另外,若併發了嚴重的細菌性敗血症或者膿毒血症,則還需聯合使用注射用亞胺培南(Imipenem)西司他丁(Cilastatin)、美羅培南(Meropenem)等廣譜抗生素類藥物進行針對性處理。
真菌感染
如果被念珠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襲感染,也有可能會引發此情況。確診後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去除病灶,並配合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等抗真菌類藥物共同治療。
除此之外,若是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會影響身體正常代謝而導致發燒、起蕁麻疹的現象。因此,建議患者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以明確具體誘因,並積極配合醫生透過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