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麻疹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斑及硬結等一般反應,以及發燒、一過性皮疹和支氣管肺炎等。如果出現發燒的情況,可以透過物理降溫或遵醫囑使用退燒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
接種麻疹疫苗後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斑及硬結等一般反應,以及發燒、一過性皮疹和支氣管肺炎等。如果出現發燒的情況,可以透過物理降溫或遵醫囑使用退燒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
物理降溫
溫水擦浴
將寶寶四肢用冷水浸泡後置於32-34℃的溫水中5-10分鐘,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熱量散失,並注意擦拭手心、腳心、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走行處,但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重病情。
貼退燒貼
可以貼在寶寶的額頭、頸部、太陽穴等地方,透過退燒貼的冷敷作用幫助體溫下降。
洗溫水澡
是較好的一種降溫方法,洗澡時要適當放低室內溫度,控制在27-28℃之間為宜,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浴室裡要注意關好門窗,以免孩子再次著涼而使症狀加重。另外,在給寶寶洗完澡以後要及時把全身擦乾,然後塗上護膚油或者爽身粉,以防再次受涼。
藥物治療
如果經過上述處理後,體溫持續不降甚至有升高的趨勢,則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布洛芬(Ibuprofen)、對乙醯氨基酚顆粒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解熱止痛劑進行退燒治療。
此外,由於接種麻疹疫苗後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一過性的皮疹現象,此時不要強行按壓,避免皰疹破潰,引起感染。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出現精神萎靡等情況應及時就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