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高血壓:原因、診斷與治療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8
本文介紹了孕期高血壓的原因和診斷方法。孕期高血壓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腎小球動脈硬化、胎盤功能不全、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或營養不良等。為了評估孕婦是否患有孕期高血壓,醫生通常會建議進行血壓測量、尿蛋白檢測、血生化檢查、超音波檢查以及胎心監測等專案。如果確診患有孕期高血壓,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和管理。

孕期高血壓病因是什麼?

孕期高血壓可能與腎小球動脈硬化、胎盤功能不全、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或營養不良等病因有關。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血壓上升,從而引起孕期高血壓。若血壓持續升高,可能會對母嬰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腎小球動脈硬化

腎小球動脈硬化時,腎臟血液供應減少,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當腎小球出現病變,會導致腎小球過濾能力下降,從而引起水鈉瀦留,使血容量增加,心臟收縮時需要更大的力量來泵出更多的血液,進而導致血壓上升。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等藥物進行降脂和穩定斑塊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

胎盤功能不全

胎盤是母體與胎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異常可影響母體血液循環,導致血壓升高。胎盤功能不全是指胎盤無法正常發揮其促進氧氣和養分向胎兒輸送的作用,此時母體為保證自身足夠的氧合和代謝需求,會透過增加心率和收縮血管來提高血壓。對於此病因所致的孕期高血壓,通常需要住院治療,包括吸氧療法以及監測孕婦的生命體徵。

遺傳因素

若家族中存在妊娠期高血壓病史,則個體易感性增加,可能因為遺傳基因的影響而發生該病症。遺傳因素使得身體對某些賀爾蒙敏感度增高或者體內荷爾蒙失衡,從而誘發孕期高血壓的發生。針對由遺傳引起的孕期高血壓,建議定期進行血壓監測並採取生活方式干預,如低鹽飲食、適量運動等。

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會影響體內賀爾蒙平衡,導致血壓波動。例如,雌激素和黃體素的變化可能會導致血壓暫時升高。如果確診為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孕期高血壓,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甲基多巴(Methyl Dopa)、拉貝洛爾(Labetalol)等藥物控制血壓。

營養不良

孕期營養不良可能導致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從而引起血壓升高。此外,營養不良還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進一步加重血壓升高的程度。改善孕期營養狀況有助於緩解血壓升高的症狀,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等。

孕期高血壓需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同時還要調整飲食結構,儘量做到清淡飲食,避免高鹽食物攝入過多,以免加重水腫和血壓升高的症狀。必要時,建議進行尿常規、腎功能檢測以及眼底檢查,以評估腎臟受損的程度。

孕期高血壓如何識別

孕期高血壓可透過血壓測量、尿蛋白檢測、血生化檢查、超音波檢查和胎心監測來識別。如果懷疑患有孕期高血壓,應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和管理。

血壓測量

透過使用袖帶包繞上臂進行無創操作,可以快速方便地獲取孕婦當前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數值。正常情況下,未孕女性的收縮壓應在90-139mmHg之間,舒張壓在60-89mmHg範圍內。

尿蛋白檢測

透過對晨起中段尿液樣本中的蛋白質含量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可輔助判斷腎臟受損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壓症候群。非孕成年女性的尿蛋白水平通常低於30mg/24h。

血生化檢查

包括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檢測,旨在評估母體器官的功能狀態及電解質平衡是否穩定。正常範圍依據不同實驗室標準而異;若發現異常升高則可能提示存在子癇前期風險。

超音波檢查

利用多普勒效應原理對胎兒心臟活動進行監測,並計算出其心跳速率。正常值根據年齡而異,但一般不應超過每分鐘170次。

胎盤功能測試

透過注射一種特殊的染料到母體血液中然後觀察染料能否被胎盤順利吸收再反饋給母體,以此來間接反映胎盤的功能狀態。結果為陽性表示胎盤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關注。

孕期高血壓需密切監測血壓變化並遵循醫生建議調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等。此外,還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有助於控制血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