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氣喘診斷方法
小兒氣喘的診斷可以透過肺功能測試、支氣管舒張試驗、過敏原檢測、胸片檢查以及血常規等方法來確定。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肺功能測試
肺功能測試通常在醫院呼吸科門診完成,透過儀器測量患者呼出氣體的力量和流量來評估肺部功能。此測試有助於確定是否存在氣道受限及嚴重程度,對小兒氣喘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支氣管舒張試驗
支氣管舒張試驗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噴霧劑,在一定時間內觀察患者呼吸道反應。該試驗旨在評估支氣管痙攣狀態,對於確診小兒是否患有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過敏原檢測
過敏原檢測通常採用皮膚點刺法或血液檢測等方式,在特定環境下由專業人員操作執行。結果可幫助識別引起患兒出現上述症狀的具體過敏源,為後續制定針對性防治方案提供依據。
胸片檢查
胸片檢查是影像學檢查的一種方式,需要患者平臥位躺在X光機平臺上接受輻射掃描。該檢查能夠顯示肺部結構異常情況,輔助判斷是否存在肺水腫、肺炎等問題。
血常規
血常規是一項簡單易行且常見的實驗室檢查專案,在採血後送至檢驗室進行分析處理。若白血球計數增高則可能表明存在感染跡象;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則支援過敏反應診斷。
除了上述診斷措施外,家長還要注意孩子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接觸已知過敏原的行為,這將有助於進一步確認診斷並採取相應預防措施。
幼兒氣喘表現
幼兒氣喘可能表現為喘息、咳嗽、呼吸急促、胸悶或夜間醒來呼吸困難。這些症狀可能在活動後加劇,且透過休息難以緩解。由於氣喘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喘息
由於氣道發炎和痙攣導致氣流受限,為減輕氣道壓力,患兒會透過喘息來幫助呼吸。喘息聲音通常出現在呼吸時,可伴有呼氣延長,是氣喘的主要症狀之一。
咳嗽
咳嗽可能是由於氣道敏感性增加引起的直接效應,也可能是由於支氣管痙攣引發的繼發效應。咳嗽多發生在白天,且可能因接觸過敏原而加重,是氣喘的常見症狀。
呼吸急促
氣喘會導致氣道狹窄和阻力增加,從而引起呼吸困難,表現為呼吸急促。這種症狀常伴隨著胸部緊迫感,尤其是在活動後或遇到觸發因素時更為明顯。
胸悶
胸悶可能是由於氣道痙攣或氣道高反應性導致的通氣不足,使胸腔內負壓增加所致。胸悶的感覺可能描述為壓迫、緊繃或窒息感,特別是在運動或接觸誘因時更明顯。
夜間醒來呼吸困難
夜間氣喘發作可能與睡眠時體位改變導致呼吸道分泌物移動有關,進而誘發氣喘發作。患者可能會在晚上因為呼吸困難而從睡眠中醒來,需要坐起來才能緩解症狀。
針對幼兒氣喘的症狀,可以進行肺功能測試以評估肺部功能。治療措施包括吸入性類固醇噴霧如艾敏釋(Fluticasone),以及必要時使用短效β-感受器激動劑沙丁胺醇(Salbutamol)來緩解急性發作。家長應注意避免已知的氣喘誘因,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清潔床上用品,並確保孩子穿著舒適透氣的衣物。

幼兒氣喘發作如何處理?
幼兒氣喘發作可以採取吸氧治療、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吸入、抗過敏藥物、脫敏療法等方法進行治療。若症狀沒有緩解或者加重,應立即就醫。
吸氧治療
透過提供高濃度氧氣來改善通氣不足,通常採用面罩或鼻導管給氧。高流量吸氧有助於緩解因氣喘引起的呼吸困難,提高肺部功能,對幼兒至關重要。
支氣管擴張劑
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可透過霧化器給予,作用於β2感受器,快速緩解痙攣狀態。這類藥物能迅速開啟氣道,減輕氣喘急性發作時的喘息症狀;但需注意不宜頻繁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類固醇吸入
透過將含有類固醇的噴霧劑或凝膠直接送入肺部,減少氣道發炎反應。長期、規律地使用可顯著降低氣喘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對於反覆發作的幼兒尤為重要。
抗過敏藥物
口服或注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如布洛芬(Ibuprofen)可用於控制氣喘發作期間的不適感。這類藥物具有解熱鎮痛作用,同時也能抑制氣道黏膜水腫,從而輔助治療氣喘;須遵醫囑使用。
脫敏療法
逐步暴露於已知過敏原並逐漸增加劑量,以訓練身體適應其存在而不引發過度免疫反應。針對特定致敏因子所致氣喘提供了長期管理策略;需要專業指導並在監控下實施。
在處理幼兒氣喘發作時,應保持冷靜,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加重症狀。若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專業的醫療干預。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