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的影響是什麼?
骨質疏鬆可能導致骨痛、身高縮短、骨折風險增加、脊柱變形以及呼吸功能下降。
骨痛
骨質疏鬆症患者由於骨量減少導致骨微結構改變,易引起肌肉痠痛。疼痛通常發生在胸腰椎、髖部和前臂,可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身高縮短
隨著年齡增長,鈣流失加快,骨骼逐漸變薄,高度相應降低。身高縮短可能導致身體比例失調,影響外觀形象,同時也會對心肺功能產生一定影響。
骨折風險增加
骨質疏鬆會導致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微小外力下的骨折。患者可能因輕微跌倒而出現股骨頸、橈骨遠端等部位骨折,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脊柱變形
脊柱受到壓力後會發生生理彎曲,長時間的壓力會導致脊柱變形。脊柱變形可能會導致背部疼痛、姿勢不正等問題,進一步加重骨質疏鬆的症狀。
呼吸功能下降
脊柱壓縮性骨折會使得肋骨架前後徑縮短,從而限制了肋骨架的運動範圍,使肺活量減小。這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特別是在進行劇烈活動時更為明顯,長期如此可能會引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質疏鬆症患者應避免高衝擊運動,以減少骨折風險。建議定期進行平衡訓練和曬太陽,有助於維生素D合成,促進鈣吸收。
骨質疏鬆檢查的必要性?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通常需要進行血清鈣、血清磷、血清鹼性磷酸酶、骨密度測定以及尿液鈣和磷檢測等檢查。鑑於骨質疏鬆可能引起骨折等風險,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評估骨骼健康並接受適當治療。
血清鈣
透過測量血液中的鈣含量來評估骨骼健康,指導是否需要進一步的骨密度檢查。抽取靜脈血樣,在無菌條件下採集並送至實驗室分析,通常在空腹狀態下進行。
血清磷
血清磷水平可輔助判斷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情況。醫生會抽取患者的血液樣本,並將其送往實驗室進行檢測。
血清鹼性磷酸酶
鹼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與破骨細胞活性增加有關,是診斷佝僂病、軟骨病等疾病的常用指標之一。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此項測試以確定是否存在這些疾病。通常採血後立即送檢。
骨密度測定
骨密度測定能夠反映骨骼強度以及骨質疏鬆的程度,對於早期發現和預防骨質疏鬆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裝置對脊椎、髖部或手腕進行非侵入性掃描,得出身體各部位的骨密度數值。
尿液鈣和磷檢測
尿鈣和尿磷的濃度可以間接反映體內鈣和磷代謝的情況,有助於瞭解骨質疏鬆的程度。一般需留取24小時尿液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
以上各項檢查均應在空腹狀態下進行,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骨質疏鬆檢查前應避免攝入高鈣食物及飲料至少12小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