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停藥風險:需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量

分類: 健康百科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7
本文強調了高血壓患者停藥的風險。由於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用藥控制,一旦停藥可能會導致血壓反彈和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因此,除非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少劑量或更換藥物,否則不建議自行停用降壓藥。

高血壓停藥後風險的後果

高血壓停藥後可能導致血壓反彈、心血管事件增加、腦中風、腎功能損害以及視網膜病變進展。

血壓反彈

由於長期服用降壓藥物使身體適應了較低的血壓水平,突然停藥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過度啟用,從而引起短暫性血壓升高。血壓反彈可能導致短期的心血管事件增加,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但通常不會導致長期的不良後果。

心血管事件增加

長期使用降壓藥穩定血壓,突然停藥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導致心率加快和心臟負荷加重,進而誘發心血管事件。可能會出現急性心臟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腦中風

長期用藥控制血壓正常,停藥後血壓上升會加劇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序,促進血栓形成,堵塞腦血管,引發腦中風。腦中風的發生可能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傷害,包括偏癱、失語等,需要緊急治療以減少殘疾程度。

腎功能損害

長期高血壓對腎臟造成持續壓力,而突然停藥可能導致腎小球內壓急劇變化,進一步損害腎功能。腎功能損害可能表現為尿量減少、蛋白尿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慢性腎衰竭。

視網膜病變進展

高血壓本身會對眼底血管產生壓力,導致視網膜血管痙攣或破裂出血。停藥後血壓波動大,容易加重視網膜病變。若未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導致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永久性視覺障礙。

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量直至停藥,避免驟然停藥引起的血壓反彈和其他潛在風險。

每天吃血壓藥必要嗎?

對於確診為高血壓且有心血管風險因素的人群而言,每天服用降壓藥是必要的。

高血壓患者存在持續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加,導致心臟負荷增大。藥物治療透過擴張周邊動脈、降低心臟後負荷來達到穩定血壓的目的。定期用藥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壓水平,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如果患者沒有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或者沒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則不需要每天服藥。此外,對於某些特定人群,如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以及兒童,使用降壓藥前應諮詢醫生以評估獲益與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並遵循醫囑調整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方案。若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等疑似高血壓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發現和管理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