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喘息聲的原因是什麼?
嬰兒喘息聲可能是由支氣管氣喘、先天性氣道發育異常、感染性肺炎、先天性心臟病或過敏性鼻炎等病因引起的,這些都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或其他相關症狀。鑑於嬰幼兒的特殊體質和病情易變,應儘快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支氣管氣喘
支氣管氣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這種發炎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性氣流受限。當觸發因素如冷空氣、煙霧等刺激呼吸道時,會引起支氣管收縮和痙攣,從而產生喘息聲。支氣管擴張劑是緩解氣喘急性發作的主要藥物,例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或布地奈德(Budesonide)等。
先天性氣道發育異常
先天性氣道發育異常包括先天性喉蹼、氣管狹窄等,這些病變會導致氣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難和喘息聲。對於先天性氣道發育異常引起的喘息,手術矯正可能是必要的,如氣管切開術或氣管擴張術。
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由細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肺部感染,導致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內滲出液積聚、氣道狹窄,出現喘息聲。抗生素治療是解決感染性肺炎的關鍵,需依據病原體型別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moxicillin+Clavulanate)、希復欣敏(Cefixime)顆粒等。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可能導致心臟血液流動不暢,引起肺動脈高壓,進而導致右心室肥大和功能衰竭。此時左至右分流增加,肺循環壓力增高,肺血流量增多,使肺血管發生持續痙攣,久之導致肺小動脈肌層和彈力纖維增生,引起肺動脈高壓並進一步使肺小動脈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肺源性心臟病的發生。由於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加重,導致右心室擴大和肥厚,影響到左右心之間的血液循環平衡,使得部分血液從右心流入左心,增加了左心的工作量,造成左心負荷過重,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左心室的肌肉變得薄弱,失去正常的泵血能力,從而引起心臟衰竭。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需要接受專業的心髒外科醫生進行評估和手術治療,常見手術包括心房中隔缺損修補術、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等。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系統對特定物質(如花粉)過度敏感,導致鼻子內部黏膜腫脹和分泌物增加。這使得氣流透過鼻腔受阻,出現喘息聲。抗組織胺藥可用於緩解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如氯雷他定(Loratadine)、茶苯海明(Diphenhydramine)等。
建議定期帶孩子進行肺功能測試以及過敏原檢測,以監測病情變化和確定致敏源。必要時,醫生可能會推薦進行胸部X光檢查或高分辨率CT掃描以評估肺部狀況。
幼兒氣喘表現
幼兒氣喘可能表現為喘息、咳嗽、呼吸急促、胸悶或夜間醒來呼吸困難。這些症狀可能在活動後加劇,且透過休息難以緩解。由於氣喘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建議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喘息
由於氣道發炎和痙攣導致氣流受限,為減輕氣道壓力,患兒會透過喘息來幫助呼吸。喘息聲音通常出現在呼吸時,可伴有呼氣延長,是氣喘的主要症狀之一。
咳嗽
咳嗽可能是由於氣道敏感性增加引起的直接效應,也可能是由於支氣管痙攣引發的繼發效應。咳嗽多發生在白天,且可能因接觸過敏原而加重,是氣喘的常見症狀。
呼吸急促
氣喘會導致氣道狹窄和阻力增加,從而引起呼吸困難,表現為呼吸急促。這種症狀常伴隨著胸部緊迫感,尤其是在活動後或遇到觸發因素時更為明顯。
胸悶
胸悶可能是由於氣道痙攣或氣道高反應性導致的通氣不足,使胸腔內負壓增加所致。胸悶的感覺可能描述為壓迫、緊繃或窒息感,特別是在運動或接觸誘因時更明顯。
夜間醒來呼吸困難
夜間氣喘發作可能與睡眠時體位改變導致呼吸道分泌物移動有關,進而誘發氣喘發作。患者可能會在晚上因為呼吸困難而從睡眠中醒來,需要坐起來才能緩解症狀。
針對幼兒氣喘的症狀,可以進行肺功能測試以評估肺部功能。治療措施包括吸入性類固醇噴霧如艾敏釋(Fluticasone),以及必要時使用短效β-感受器激動劑沙丁胺醇(Salbutamol)來緩解急性發作。家長應注意避免已知的氣喘誘因,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清潔床上用品,並確保孩子穿著舒適透氣的衣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