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喘致病機制是什麼?
氣喘發作可能與多種病因有關,包括支氣管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感染後咳嗽以及吸菸等。這些因素導致氣道發炎和狹窄,引起呼吸困難。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支氣管氣喘
支氣管氣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這種發炎導致了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黏液分泌增加以及氣道高反應性。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可緩解急性發作,長期控制藥物包括吸入性類固醇藥物(Corticosteroids)以減少發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由於氣道狹窄和肺泡功能障礙導致氣體交換受限。這使得患者在進行日常活動時感到呼吸困難。支氣管舒張劑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和類固醇如布地奈德(Budesonide)可用於緩解症狀,但需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由於身體接觸過敏原後產生過度免疫反應,導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腫、大量分泌物積聚所致。當這些分泌物流入喉嚨會引起咳嗽。抗組織胺藥如勝克敏(Cetirizine)可以減輕症狀,需按說明書指導服用。
感染後咳嗽
感染後咳嗽通常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發炎刺激氣道上皮細胞,導致其釋放發炎介質,進而引發咳嗽反射。抗生素治療可能有助於解決潛在感染源,例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
吸菸
菸草煙霧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其中尼古丁能夠收縮支氣管平滑肌,使原本就處於高反應狀態的氣道進一步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氣喘症狀。戒菸是改善氣喘症狀的關鍵措施之一,可透過口服戒菸藥物如伐尼克蘭來輔助戒除。
建議定期進行肺功能測試以監測病情變化,特別是在有家族史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室內通風,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如花粉、寵物毛髮等。
氣喘發作的併發症是什麼?
氣喘發作的併發症包括肺水腫、呼吸衰竭、電解質紊亂、感染性休克以及多臟器功能障礙。若症狀持續或加重,應立即就醫以控制病情並預防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肺水腫
氣喘發作時,由於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和發炎反應導致呼吸道阻力增加,引起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從而出現肺水腫。患者可能出現咳嗽加劇、痰液增多且呈白色泡沫狀的情況。
呼吸衰竭
當氣道阻塞進一步發展時,可導致氣體交換受阻,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嚴重時會引起呼吸衰竭。典型表現為呼吸困難、口唇紫紺等症狀,並可能伴有嗜睡、昏迷等表現。
電解質紊亂
長時間的呼吸困難會導致身體過度通氣,進而引起碳酸氫鹽丟失過多,引發代謝性酸中毒及電解質失衡。臨床可見噁心嘔吐、心律不齊等症狀。
感染性休克
在氣喘發作期間,免疫系統的反應可能會抑制病原體清除,使患者易受到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入侵而發生繼發性感染;同時,氣促狀態下身體處於高代謝狀態,會消耗大量氧氣,此時心臟需額外做功來滿足身體需要,長期如此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誘發感染性休克。患者會出現血壓下降、皮膚溼冷等情況。
多器官功能障礙
嚴重的氣喘發作會造成全身各系統供血不足,久之會引起多個器官的功能受損甚至衰竭。常見於重症哮喘病人中,如未及時治療,可導致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其臨床表現多樣,包括意識模糊、尿量減少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