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不吃藥的後果
高血壓患者不吃藥可能導致血壓持續升高、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加、靶器官損害、腎功能不全以及腦中風。
血壓持續升高
由於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啟用等原因導致血壓持續處於較高的狀態。會導致心臟負荷加重,長期發展可能會引起左心室肥厚或擴張等心臟結構改變,嚴重時可誘發充血性心臟衰竭。
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加
當血壓持續升高時,會使得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大,從而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而動脈粥狀硬化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如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腦中風等。此時容易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會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的情況,危及生命安全。
靶器官損害
高血壓會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和收縮,導致器官供血不足,進而造成細胞傷害。如果不及時治療,高血壓會對腎臟、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造成永續性的損害,可能導致慢性腎病、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腎功能不全
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會導致腎小球內壓力增高,腎小球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蛋白尿的發生,進一步加劇腎絲球硬化,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腎功能減退。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夜尿增多、水腫等情況,嚴重者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衰竭。
腦中風
高血壓使腦血管內壓增高,易引發腦出血;同時也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序,導致腦血管狹窄或閉塞,引起缺血性腦中風。腦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的頭痛、言語不清、肢體無力、視力模糊等,若搶救不及時,可能導致永久殘疾或死亡。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定期監測血壓並按醫囑服藥至關重要,以減少不良後果的發生。
鈣離子阻斷劑副作用的臨床表現
鈣離子阻斷劑的副作用可能包括頭痛、心悸、噁心、眩暈和皮疹等臨床表現。如果這些症狀嚴重或持續存在,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調整治療方案。
頭痛
鈣離子阻斷劑透過擴張腦血管降低顱內壓而起到降血壓的作用。當藥物濃度較高時會導致腦血管過度擴張,引發頭痛。疼痛通常位於頭部上方,可能呈搏動性痛感。
心悸
由於鈣離子阻斷劑能夠抑制心臟傳導系統,導致患者出現心跳過快的情況發生,從而誘發心悸的症狀產生。心悸可能會感到心跳不規則或快速跳動,這種不適感通常出現在胸骨附近。
噁心
噁心可能是由鈣離子阻斷劑引起的消化道平滑肌痙攣所致。噁心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和想要嘔吐的感覺,但並不一定伴有實際嘔吐。
眩暈
眩暈可能源於鈣離子阻斷劑影響前庭功能或耳蝸血流,導致內耳平衡失調。眩暈可以是主觀上的旋轉感或失衡感,有時伴隨著視覺障礙。
皮疹
使用鈣離子阻斷劑後可能導致身體免疫反應異常,進而誘發皮膚發炎反應,形成皮疹。皮疹可分佈在身體各處,形態多樣,可能伴隨瘙癢或紅腫。
針對上述症狀,建議進行血液生化檢查以評估電解質水平,以及心電圖檢查以排除潛在的心律不齊。治療措施包括更換為其他型別的降壓藥,如β感受器拮抗劑或利尿劑等。患者應密切監測任何新的或嚴重的症狀,並及時就醫調整用藥方案。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飲食和規律運動,有助於減少藥物副作用的影響。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