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手指痛:可能因為水腫、靜脈曲張

分類: 母嬰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7
本文介紹了孕期後期可能出現的手指腫脹和手腕疼痛的情況及其可能的原因。其中,手指腫脹可能與妊娠期水腫、靜脈曲張、類風溼關節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有關;而手腕疼痛則可能由缺鈣、腕管症候群、腱鞘炎、類風溼關節炎或骨關節炎引起。

孕期後期手指腫脹原因

孕期後期手指腫脹可能源於妊娠期水腫、靜脈曲張、類風溼關節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病因。若腫脹伴有其他不適症狀,建議諮詢產科或風溼免疫科醫生以評估病情。

妊娠期水腫

由於增大的子宮壓迫骨盆腔血管和神經,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起手指腫脹。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特殊處理,待生產後可自行緩解。

靜脈曲張

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會導致靜脈壁鬆弛,加上子宮增大對下腔靜脈的壓迫,使得血液循環受阻,進而形成靜脈曲張。靜脈曲張進一步發展可能導致肢體遠端出現水腫。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醫用壓力襪進行干預,以促進血液循環。

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等小關節,發炎因子刺激周圍軟組織,導致區域性充血、水腫,進而誘發手指腫脹的現象發生。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希樂葆(Celecoxib)可用於減輕發炎反應和疼痛症狀。

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多器官、多系統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在病程中可能會伴隨有手指腫脹的情況發生。其可能因為免疫複合物沉積在真皮層引起的皮膚病變所致。病情活動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普賴鬆(Prednisone)、甲基普立朗錠(Methylprednisolone)注射液等類固醇藥物控制病情。

針對孕期後期的手指腫脹,建議定期監測血壓和體重,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必要時,可以進行超音波心動圖、下肢深靜脈超音波等檢查,以評估心臟和血管的功能狀態。

懷孕手腕疼痛的原因

懷孕手腕疼痛可能是由於缺鈣、腕管症候群、腱鞘炎、類風溼關節炎或骨關節炎等病因導致的。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身體不適,因此建議患者及時就醫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缺鈣

孕期對鈣的需求量增加,若未及時補充可能導致血鈣濃度降低,進而引起肌肉痙攣和不適感。這可能表現為手部肌肉抽搐、疼痛。孕婦可透過食用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優酪乳等來補鈣,必要時也可遵醫囑服用葡萄糖酸鈣片、碳酸鈣D3咀嚼片進行補鈣。

腕管症候群

腕管症候群是由於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受壓所致,此時會出現腕部疼痛、麻木等症狀。這是由於妊娠期荷爾蒙變化引起的區域性水腫壓迫了腕管內的結構。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 sodium)腸溶片緩解疼痛,改善不適症狀。

腱鞘炎

腱鞘炎是由肌腱長期在此處過度摩擦,發生發炎反應,導致腫脹,當肌腱滑動時就會出現疼痛。這種發炎會導致手腕部位的軟組織受到刺激,從而引起疼痛。對於腱鞘炎的治療,可遵照醫生的意見透過注射普賴鬆(Prednisone)、貝他每松(Betamethasone)注射液等方式減輕發炎,緩解不適症狀。

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此病通常伴隨全身多處關節的腫脹、疼痛,包括手腕。患者可以按醫囑使用希樂葆(Celecoxib)、美洛昔康(Meloxicam)等藥物控制病情發展,保護關節免受進一步損害。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隨著年齡增長會發生關節軟骨逐漸變薄,關節周圍韌帶鬆弛,易誘發關節痛。這是一種慢性疾病,在孕期內容易加重,導致手腕關節出現持續性的疼痛。針對骨關節炎的治療,建議聽從醫生意見採用氨基葡萄糖片、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片等藥物延緩病情進展,減少疼痛發作頻率。

孕期手腕疼痛還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疼痛。必要時,建議進行X光檢查或MRI掃描以排除骨折或其他潛在的問題。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