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容易在什麼時間發作
癲癇容易在什麼時間發作因人而異,可能在夜間發作,也可能在月經期、懷孕後發作等,具體如下:
夜間發作
有部分患者癲癇容易在睡眠中發作,這一部分患者如果熬夜,可加劇癲癇的發生,提示癲癇與睡眠關係密切。最近開始注意到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可引起癲癇發作的加劇,還可引起患者不明原因的突發死亡,也是癲癇與睡眠關係的新發現。
月經期發作
有一部分癲癇發作與內分泌相關,如一些女性患者在月經期發作會加重,有些患者的癲癇發作僅發生在月經前後以及月經期,這一部分患者可以稱為月經性癲癇。
懷孕後發作
部分婦女懷孕以後,患者癲癇發作次數可能會增加,說明賀爾蒙對癲癇發作有一定影響。
癲癇大發作指什麼
癲癇大發作指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主要表現突發的意識喪失,雙側肢體強直後出現陣攣。早期出現意識喪失、跌倒,隨後可分為:
強直期
其發生機制為全身骨骼肌持續性收縮,發生眼瞼上翻,翻白眼或凝視。張口後猛烈閉合,可造成舌咬傷。由於喉肌收縮而出現一聲尖叫,呼吸停止。頸部和軀幹先屈曲後反張。上肢先上舉後內旋,下肢先屈曲後伸直,此期持續10-20秒。
陣攣期
此期主要以肌肉交替性收縮與鬆弛為主,鬆弛時間逐漸延長。此期持續30-60秒。
發作後期
當前還有短暫陣攣,主要以面部肌和咬肌為主。本期全身肌肉鬆弛,可有尿失禁。呼吸最先恢復,生命體徵恢復正常。意識逐漸恢復。
癲癇按摩哪些穴位
癲癇發作嚴重時患者會表現為抽搐、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可透過中醫按壓穴位的方式進行急救,包括百會穴、人中穴等穴位,緊急停止癲癇發作。發作間期可以進行推拿、按摩、艾灸穴位,如可以選擇上肢的合谷穴、內關穴,以及下肢的三陰交穴、豐隆穴、足三里穴、太衝穴進行治療,均是較好的預防發作方式。若發作不是很嚴重,或發作後有明顯的頭部昏沉感,甚至頭部隱痛感,可以選擇風池穴、神庭穴、大椎穴等穴位進行按壓、點按,或用灸條進行艾灸,均是較好的方式。上述方法對癲癇發作和癲癇發作的後遺症,甚至對預防和延緩癲癇發作均有明顯好處,而且找取穴位較方便,同時也方便進行操作。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