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睡眠充足卻飢餓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分類: 睡眠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3
本文介紹了睡眠充足但仍然感到飢餓的情況可能與多種疾病有關,並且強調了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應該採取的措施。

睡足12小時仍覺飢餓的困擾

睡足12小時仍覺飢餓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腦下垂體腫瘤或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疾病的表現。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身體代謝異常,從而引發持續的飢餓感。建議患者進行血糖、甲狀腺功能測試以及相關荷爾蒙檢查,以確定具體原因並接受適當治療。

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指身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導致血糖水平升高。此時身體為了控制血糖,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利用,但長期下來會導致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抗藥性,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改善生活方式如增加運動和減少熱量攝入是基礎療法。藥物治療方面可遵醫囑使用二甲雙胍(Metformin)等促胰島素分泌劑以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素水平增高,新陳代謝加速,使身體消耗能量更快,從而出現食慾增加、體重下降等症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甲狀腺藥物進行治療,例如甲硫嗎唑錠(Methimazole)、Propylthiouracil(PTU)等。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狀態使得肝臟持續分解肝肝糖轉化為葡萄糖入血,刺激胰島β細胞過度工作產生大量胰島素以降低血糖濃度,長時間後可能導致胰島功能衰竭。口服降糖藥如岱蜜克龍(Gliclazide)可用於輕度至中度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需注意監測空腹及餐後血糖水平。

腦下垂體腫瘤

腦下垂體腫瘤中的泌乳激素瘤或其他型別的腫瘤可能會影響下視丘-腦下垂體軸的功能,導致體內賀爾蒙失衡,引起代謝紊亂,從而影響食慾中樞,導致患者感到飢餓。手術切除是治療腦下垂體腫瘤的主要方法,對於泌乳激素瘤首選經蝶竇微創手術,對於其他型別則考慮開顱手術。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時,腎上腺無法正常合成並釋放足夠的皮質醇,導致體內多種賀爾蒙失調,包括食慾調節賀爾蒙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患者食慾不振但仍然感到飢餓。氫化可體松(Hydrocortisone)替代療法是常見的治療方法,起始劑量應由內分泌科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針對睡眠充足但仍感飢餓的情況,建議定期進行血糖檢測以及甲狀腺功能測定,以排除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可能性。飲食方面,建議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適當增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