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IST標準下的腫瘤療效評價及注意事項

分類: 癌症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3
本文介紹了腫瘤療效評價按照RECIST進行的方法。該方法透過定期檢查腫瘤大小和數量的變化來評估治療效果,並確定是否出現新的轉移灶。在實施過程中需注意排除假象改善因素如水腫或發炎反應增強等影響因素。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與醫生溝通並調整治療方案。

腫瘤療效評價四個等級

腫瘤療效評價按照RECIST1.1分為四個等級: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疾病進展(PD)。腫瘤疾病部位評價必須採用與基線相同的方法,包括一致進行增強和及時的掃描。如需變化,必須與放射學醫師討論該病例以明確是否可能用替代法。如不能,以後的客觀狀況為不明確。

靶病灶評估

CR: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結包括靶結節和非靶結節短直徑必須減少至<10mm。PR:靶病灶直徑之和比基線水平減少至少30%。PD:以整個實驗研究過程中所有測量的靶病灶直徑之和的最小值為參照,直徑和相對增加至少20%(如果基線測量值最小就以基線值為參照);除此之外,必須滿足直徑和的絕對值增加至少5mm(出現一個或多個新病灶也視為疾病進展)。SD:靶病灶減小的程度沒達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沒達到PD水平,介於兩者之間,研究時可以直徑之和的最小值作為參考。不確定:未記錄進展,且1個或以上可測量的目標病灶未評價,或所用評價方法與基線不一致,或1個或以上目標病灶不能準確測量,或1個或以上目標病灶被切除或輻射,且未復發或增大。

非靶病灶

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或腫瘤標志物水平正常。所有淋巴結大小必須正常(短軸<10mm)。非CR/非PD:任何非靶病灶持續存在和/腫瘤標志物水平高於正常上限。PD:原非靶病灶已有明確進展。不明確:未測量進展,1個或以上非靶病灶部位未評價或評價方法與基線所用方法不一致。

新病灶

出現任何新發明確的惡性腫瘤病灶都表明PD。如果新病灶不明確,例如由於體積較小,進一步評價會明確病因。如果重複評價明確病灶,那麼應在首次評價日期記錄進展。在以前未掃描區發現的病灶被認為是新病灶。

補充研究

如果明確CR取決於體積減小但未完全消失的殘留病灶,建議活檢或細針抽吸殘留病灶進行研究。如未發現疾病,主觀狀況記錄為CR。如果明確進展取決於可能由於壞死增大的病灶,那麼病灶應活檢或細針抽吸以明確病理狀態。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