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歲寶寶脫肛的最佳治療方法
脫肛也叫直腸脫垂,好發於四歲以內的寶寶。兩歲寶寶脫肛,主要是由於先天性發育因素,和後天性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兩歲寶寶脫肛的最佳治療方法,主要根據分型來決定,主要分為Ⅰ型、Ⅱ型、Ⅲ型。
Ⅰ型
如果是Ⅰ型脫肛的兩歲寶寶,也就是在排便和腹壓增加的時候,僅有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外,這種情況一般採取保守治療,去除造成脫肛的誘因,包括慢性咳嗽、腹瀉和便秘等。如便秘,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乳果糖(Lactulose)、長雙歧桿菌(龍根菌)等藥物。同時改善小兒的不良排便習慣,縮短排便時間,採取溫水坐浴,促進區域性血液循環,用手按摩復位等;
Ⅱ型
如果是Ⅱ型脫肛的兩歲寶寶,也就是排便和腹壓增加的時候,直腸全層脫出肛門外,這種情況下除保守治療以外,還可以用膠布固定兩側臀部的辦法,來治療脫肛;
Ⅲ型
如果是Ⅲ型脫肛的兩歲寶寶,也就是在排便和腹腔壓力增加的時候,肛管、直腸管全層以及部分的乙狀結腸都突出肛門外,在硬化劑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方式包括肛門周圍環箍術、直腸懸吊術,或者是直腸脫垂切除術等。
老年人脫肛怎麼辦
老年人脫肛,應該結合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採取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老年人脫肛原因較多,可能和提肛肌、盆底肌肉功能減退,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排便習慣,攝護腺增生,痔瘡等肛腸科病變相關。在出現臨床症狀後,應該及早去醫院就診,明確病情嚴重程度後,再針對性治療。
1.一般治療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飲食以及排便習慣。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飲食方面應該多吃一些高纖維素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菌類食物等。同時,要多喝水、適當運動,保持大便通暢,穩定病情。進行提肛、深蹲等鍛鍊,強化提肛肌以及盆底肌肉功能。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便秘的患者
及早使用通便藥物,幫助通便,減輕對直腸肛管壓力。同時,出現肛門、肛管水腫、瘙癢、疼痛症狀後,應該採取藥液坐浴清洗的方式,結合肛入痔瘡膏等治療措施,幫助患者症狀消退。
手術治療結合病情嚴重程度
採取不同的手術措施,例如:硬化治療、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直腸懸吊固定手術等;術後再積極採取抗炎治療,確保術後傷口的順利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