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腫瘤切除後進行化驗的目的,強調了腫瘤病理診斷的重要性,並指出不同階段的腫瘤病理診斷方法及其作用。此外,總結了腫瘤切除後復發的風險因素,並強調了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區別以及相應的治療策略。
腫瘤切除後為什麼還要化驗
腫瘤切除後進行化驗,是來判斷腫瘤的性質及分型。腫瘤病理診斷是對腫瘤進行切取或者切除人體的活檢組織後,將其製成病理切片後進行組織檢查從而做出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是最高級別、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是診斷癌症的金標準。腫瘤病理診斷還能夠對腫瘤型別、疾病的分期進行細節的描述,對術後的繼續治療起著重要作用。臨床醫生會根據病理結果,來判斷是否進行化療、放療或者其他後續治療。腫瘤病理診斷分為術前、術中、術後。術前一般是指對腫瘤進行穿刺或者活檢來辨認良性或者惡性;術中病理診斷是指對切除的腫瘤樣本進行快速冰凍,一般30分鐘,用來鑑定腫瘤的良性還是惡性;而術後的腫瘤病理診斷指的是石蠟病理。石蠟病理最為準確,也就是常說的金標準。
腫瘤切除後會復發嗎
腫瘤切除以後會不會復發要根據腫瘤的具體情況決定。一般在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早期,手術切除以後復發機率比較小。而惡性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中晚期,手術切除以後複發率比較高。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者在生長方式、生物學特性及預後都有很大的區別。所以,針對兩種性質不同的腫瘤,治療方式也不一樣。良性腫瘤通常都以區域性膨脹性生長為主,生長比較緩慢,絕大多數都有完好的包膜,沒有明顯的侵襲,也沒有全身症狀,不會發生淋巴和血行轉移。而惡性腫瘤多以浸潤性生長為主,生長比較迅速,而且和周圍的組織器官分界不清,很容易發生淋巴和血行轉移。所以,惡性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中晚期,在手術切除以後還要進行其他輔助治療,才能降低復發的發生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