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和椎動脈的區別
頸動脈和椎動脈主要的區別是起源不同、營養區域不同、血流量不同等,具體如下:
起源不同
頸動脈主要包括總頸動脈、頸內動脈及頸外動脈,總頸動脈在分叉處,分為頸內、外動脈,左側總頸動脈起源於主動脈弓,右總頸動脈起源於頭臂幹。而椎動脈起源於左、右鎖骨下動脈。
營養區域不同
頸動脈血管中的頸外動脈的分支,主要是營養頭面部的表面及腦膜,而頸內動脈是直接入顱,組成大腦前、中動動脈,營養視器及腦部。而椎動脈主要是沿椎間孔上行而經枕骨大孔入顱,組成基底動脈環,營養枕葉、小腦、腦幹等部位。
血流量不同
由於頸動脈的血管比較粗,血流的速度會比較快,因此血流量也會比較大,而椎動脈的血管比較細,血流速度比較緩慢,所以血流量比較小。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作息習慣,也要適當進行運動,這樣才幫助身體健康。
頸動脈怎麼找位置
頸動脈找位置一般最常用的是找頸動脈搏動點,一般是以喉結為中心,向右側或者是左側旁開兩指左右,就能夠摸到頸動脈搏動點。頸動脈存在於人體頸部的兩側,沿氣管和喉外側上升,至甲狀軟骨上緣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頸動脈在下頜角與鎖骨中點連線的外上1/3,在胸鎖乳突肌前緣的深部。胸鎖乳突肌是頸部的一條比較表淺的肌肉,當人的頭部偏向一側時,突出體表的一條肌肉就是胸鎖乳突肌。用食指和中指從甲狀軟骨向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的方向水平的滑動,碰到阻力受阻後這個點就是頸動脈的搏動點。簡單來說,喉結旁開兩指左右,就是頸動脈的位置。有的病人脖子比較短或脂肪比較厚,找起來較困難,這時可以把頭偏向一側,在胸鎖乳突肌和喉結之間有個空隙,用手仔細體會,就可以找到頸動脈的位置。觸控主要用指肚,而不要用指尖,因為指肚的敏感度比較高。
頸動脈有幾條
頸動脈通常有兩條,分別為左總頸動脈和右總頸動脈,可為大腦和頭部輸送血液。
頸動脈可分為兩段,會從粗到細,第1段被稱作為總頸動脈,第2段會分成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而總頸動脈是連線頭頸部位的動脈主幹,分別位於頸部左右兩側,這被稱作左總頸動脈和右總頸動脈。右總頸動脈會起源於頭臂幹,而右總頸動脈起源於自主動脈弓。而這兩側的總頸動脈都會沿著食道、胸鎖關節後方、氣管、喉外側向上沿行。
平時在轉動頸部的時候,在耳朵旁和胸骨的上緣會有一塊較為明顯的肌肉,這塊肌肉也被稱作胸鎖乳突肌,在觸控肌肉時即可摸到頸動脈的跳動,如果突發暈倒在觸控頸動脈時沒有跳動,則說明出現了心跳停止,在這時需要緊急的心肺復甦,進行搶救。
平時如果發現頸動脈出現異常,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完善檢查,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