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結核皮試腫了一個大包
懷疑是肺結核患者時,進行皮試腫了一個大包,可能提示皮試結果為陽性,說明身體可能有結核分枝杆菌感染,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肺結核皮膚試驗是採用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為抗原的結核菌素試驗,為判斷身體是否受到結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通常在皮內注射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後,可在穿刺處皮膚周圍出現紅暈硬結反應。一般以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於左或右前臂內側行皮內注射,於皮試後48-72小時測量和記錄皮試處周圍皮膚紅暈、硬結反應面積,若硬結直徑≤5mm,則為陰性,5-9mm為一般陽性,10-19mm為中度陽性,≥20mm或雖不足20mm,伴有水泡、壞死、淋巴管炎和雙圈反應為強陽性。患者進行皮試後起了一個大包,此時硬結反應面積應較大,皮試結果可能為陽性。成人強陽性表示身體處於超敏狀態,需要考慮有活動性結核病的可能,可作為臨床診斷結核病的一項參考指標。確診為肺結核後,患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如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此外,由於我國為結核病高發國家,兒童普遍接種卡介苗(BCG),陽性對診斷結核病意義不大。但對於未接種卡介苗(BCG)的兒童,如皮試陽性則提示已受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或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應按活動性結核處理。
不咳嗽不吐痰的肺結核
當身體出現不咳嗽、不吐痰的肺結核,考慮與肺結核的部位、肺結核的時期有關,如肺結核早期、肺結核恢復期,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進行判斷,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痰培養結核分枝杆菌檢查。
肺結核的部位
如果肺結核發生於上肺,由於是上肺結核,在病情還未影響到氣管以及下肺之前,氣道內會很少有分泌物的瀦留,所以不會刺激患者的咳嗽反射,從而出現不咳嗽、不吐痰的情況,但是可能會出現低燒。此時也應及時前往醫院呼吸內科或感染內科就診。
肺結核的時期
1、肺結核早期:如果患者處於肺結核的早期,尚未對肺部或氣管、支氣管造成明顯損害,此時患者可能僅有低燒、乏力,而不咳嗽、不吐痰的症狀。此時也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傳染他人,外出佩戴口罩,遵醫囑使用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n)積極對症治療,每週或每月積極複查痰培養以及胸部CT,檢視治療效果;2、肺結核恢復期:當患者經過抗結核治療後,肺結核病灶的結核桿菌被有效控制,肺結核的臨床症狀消失,從而表現為不咳嗽、不吐痰的肺結核。此時也不可掉以輕心,繼續按療程堅持用藥,同時應避免前往人多聚集的地方,適當飲用溫水,促進身體代謝,在飲食上,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補充身體所需營養,如牛奶、雞蛋、瘦肉、胡蘿蔔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