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神經痛的治療方法:營養神經、抗癲癇藥物

分類: 大腦與神經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1
本文介紹了面部神經痛的治療方法,包括營養神經治療、抗癲癇藥物治療、肉毒素注射、雷射療法、微血管減壓術等。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面部神經痛的患者可以到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疼痛科、康復醫學科或急診科就診。

如何治療神經痛?

神經痛的治療可以考慮藥物治療、物理療法、針灸治療、神經阻滯、射頻消融術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通常包括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嚴重時可能需要醫生開具的阿片類藥物。這些藥物透過減少神經元活動來減輕神經性疼痛,但需注意依賴性和潛在成癮風險。

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主要包括電刺激、超音波治療等方法,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定期開展。物理治療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放鬆緊張肌肉並促進自然癒合過程,適合多種類型的神經性疼痛。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是利用特定穴位插入細針進行刺激的一種傳統中醫技術,在固定時間週期內由受訓合格的專業人士執行。研究顯示,針灸能夠調節大腦內的內啡肽水平,從而起到鎮痛效果,並且副作用相對較小。

神經阻滯

神經阻滯是在區域性麻醉下將藥物注射到受影響區域附近的神經周圍,通常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完成。此法旨在暫時阻斷神經傳導路徑,減少或消除相關區域的異常訊號傳遞,從而緩解相應部位的不適感。

射頻消融術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在影像引導下將電極放置於目標神經附近,透過高頻電流產生微小傷害灶以達到永久性阻斷神經放電的目的。RFA適用於難以用常規方式管理的頑固性神經性疾患,可提供長期緩解,並具有較低的風險。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外,患者還可嘗試認知行為療法以幫助應對心理壓力引起的神經性頭痛。建議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及攝入可能誘發頭痛的食物,如紅酒、巧克力等。

神經痛就診科室

神經痛的患者可以到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疼痛科、康復醫學科或急診科就診。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儘快就醫以獲得適當的治療。

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主要負責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及管理。由於神經痛涉及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因此,在神經內科進行診治是合適的。常見的神經系統檢查包括頭顱MRI、肌電圖等以評估神經受損情況。

神經外科

神經外科專門處理涉及大腦、脊髓和其他神經系統的結構問題。如果患者因外傷或內部病變導致的神經壓迫而出現持續性神經痛,則應到神經外科就醫。常規手術前的影像學檢查如CT掃描或MRI以及術中神經監測可能是在這裡進行的。

疼痛科

疼痛科專注於各種急慢性疼痛的診斷和治療。當患者無法透過簡單物理療法緩解的神經源性或創傷後神經痛時,可考慮轉診至疼痛科。常見診療手段包括藥物阻滯注射、射頻消融等。

康復醫學科

康復醫學科致力於恢復受傷或患有疾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對於存在運動障礙或其他功能受限的神經痛患者,可以前往康復醫學科接受針對性訓練。在康復醫學科,患者可能會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

急診科

急診科為急性醫療事件提供緊急評估和初始治療。若神經痛由突發原因引起且伴有嚴重症狀時,應立即前往急診科。急診科通常會快速進行體格檢查、生命體徵監測等基礎評估。

建議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特別是針對高風險人群。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菸和過度飲酒,以減少神經相關疾病的風險。

面部神經痛的治療方案

面部神經痛的治療可以考慮營養神經治療、抗癲癇藥物治療、肉毒素注射、雷射療法、微血管減壓術等方法。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儘快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和治療。

營養神經治療

營養神經治療透過口服維生素B群、神經營養因子等非處方藥來實現。這些藥物有助於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再生,緩解面部神經痛。適用於因缺乏特定營養素引起的輕微面部神經功能紊亂。

抗癲癇藥物治療

抗癲癇藥物治療通常包括癲通(Carbam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等,在醫師指導下長期服用。這類藥物能夠穩定神經細胞膜電位,減少異常放電活動,從而控制由某些型別的神經元過度興奮所致之面部陣發性抽搐。對於部分遺傳性或原發性面部肌痙攣有效。

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注射是將適量肉毒素精準注入面部肌肉處,一般每3-6個月一次。肉毒素作用於運動神經末梢,暫時阻斷神經衝動傳導至肌肉,使肌肉麻痺而放鬆,可減輕或消除面部痙攣。適合頻繁發作且難以耐受者。

雷射療法

雷射療法使用特定波長的雷射裝置對受影響區域進行照射,每次治療間隔時間視患者反應調整。此方法透過改善區域性血液循環、降低神經興奮性來緩解面部肌肉緊張及疼痛。適合作為輔助手段用於輕度至中度持續性面部神經痛。

微血管減壓術

微血管減壓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通常需要2-3小時完成。該手術旨在移除壓迫三叉神經根部的異常血管,恢復神經正常功能。主要針對經上述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的頑固性病例。

在接受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前,應先排除其他潛在病因,如腫瘤壓迫等。同時,建議定期複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