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黃疸:膽紅素腦病與腦癱

分類: 大腦與神經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3.12.21
本文介紹了病理性黃疸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之一——腦癱。病理性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清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當其水平超過一定閾值時,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因此,家長需密切監測寶寶的黃疸水平,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情況,以減少發生腦癱的風險。

病理性黃疸多久會變腦癱

臨床上並不是所有的病理性黃疸都會導致腦癱,只有病理性黃疸達到核黃疸水平且影響到神經系統,此時才會發生膽紅素腦病而導致腦癱。因此病理性黃疸導致腦癱並沒有固定的時間,但如果不積極治療在出生後1-3周,可能發生核黃疸而出現典型症狀,進而導致腦癱。新生兒都容易出現黃疸,通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通常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五天左右達到高峰,通常兩週內生理性黃疸都會消退;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出現得較早,在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黃疸程度超過生理性黃疸,消退時間會延遲。病理性黃疸超過特別高水平,達到18mg/dL以上,此時容易造成膽紅素腦病。病理性黃疸出現時,由於新生兒沒有建立很好的血-腦屏障,膽紅素也容易進到神經系統裡面造成損害。但對於早產的新生兒來說,雖然黃疸並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但出現的時間比較早,由於神經系統、血-腦屏障等都比較脆弱,也容易導致神經系統損害。黃疸雖然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屬於急症,需要積極進行處理,尤其是對早產或存在溶血等嚴重疾病的新生兒,膽紅素升高出現得比較早,升高速度也比較快,要及時到醫院找醫生進行診治,進行相應的有效處理,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膽紅素腦病主要是侵犯錐體外系統統,引起新生兒肌張力出現異常表現,如手足舞動、運動障礙,會影響未來的運動系統發育。

病理性黃疸的危害

病理性黃疸可能會產生肝硬化、腦癱、運動障礙等危害。建議根據不同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肝硬化表現為區域性黃疸等症狀,可以使用複合甘草酸苷等藥物進行治療。腦癱表現為外展困難等症狀,可以使用貝可芬(Baclofen)等藥物進行治療。運動障礙表現為不會站立,可以使用甘草酸製劑等藥物進行治療。具體如下:

肝硬化

由一種或者多種病因反覆發作引起的肝臟瀰漫性損害。表現為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區域性黃疸等症狀。一般可以使用複合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銨(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穀胱甘肽(Glutathione)等藥物進行治療。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同時應保持大便通暢。

腦癱

是由黃疸高導致的腦病。一般多發於出生前或嬰兒期。表現為肌張力增強、外展困難、全身黃疸等症狀。可以使用貝可芬(Baclofen)、苯海索、胞磷膽鹼鈉(Citicoline sodium)等藥物進行治療,部分患者可使用細胞滲透修復療法進行治療。日常生活應注意衛生護理,適當運動。同時應健康飲食,食用軟嫩、易消化的食物,如豆腐、白菜、牛奶等。

運動障礙

黃疸與膽紅素生成、代謝、排洩過程中的動態平衡紊亂有關。一般表現為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嚥。可以使用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地塞松(Dexamethasone)、甘草酸製劑等藥物進行治療。日常生活應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清淡。同時對患者餐具進行消毒,避免他人交叉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