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患者出現後背發燒的原因較多,並不都是肺結核。引起後背發燒的因素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其中病理性因素常見有肺結核、肺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是肺結核的情況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常表現為咳嗽、咳痰等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伴有午後低燒、夜間盜汗、乏力、消瘦等不適症狀。若患者存在上述情況,並且近期接觸過肺結核的患者,則考慮患有肺結核的可能性較大,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不是肺結核的情況
生理性因素
如果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久坐或長時間運動,可使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堆積於背部,從而引發後背發燒的現象,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無需特殊處理,適當休息後即可緩解。
肺炎
主要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發炎反應,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以及食慾減退等,隨病情進展還可伴隨畏寒、高燒、頭痛、全身痛等症狀。此時患者也可出現後背發燒的症狀,需要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藥物治療。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由於身體分泌過多甲狀腺素所致的一種內分泌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率加快、體重下降、情緒激動、精神焦慮、出汗增多、食慾增加等情況。若患者未注意合理飲食而導致營養不良時,就可能誘發該疾病。此外,若患者本身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而未積極接受治療時,也容易誘發後背發燒的表現,同時還伴有身體代謝紊亂、水電解質失衡等症狀。對此應遵醫囑服用甲硫嗎唑錠(Methimazole)、Propylthiouracil(PTU)等抗甲狀腺素藥物進行治療。
系統性紅斑狼瘡
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患者會出現皮疹、光過敏、疲勞、關節腫脹、肌肉疼痛等症狀。若患者長期處於陽光下暴曬,就會導致皮膚灼燒感明顯,還會刺激神經興奮而造成後背發燒的情況發生。對此需遵醫囑應用布洛芬(Ibuprofen)、普賴鬆(Prednisone)等藥物治療。
除此之外,若患者存在風溼熱、膽囊炎、腎盂腎炎、帶狀皰疹等多種疾病也可能引發此症狀。日常生活中,若無法區分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後背發燒,建議到醫院內科完善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並儘早展開針對性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