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發燒、盜汗、咳血等呼吸道症狀或全身症狀時,則需考慮是否患有肺結核。此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相關檢查判斷是否患肺結核。
如果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2周以上,並伴有發燒、盜汗、咳血等呼吸道症狀或全身症狀時,則需考慮是否患有肺結核。此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系列相關檢查判斷是否患肺結核。

常見檢查
實驗室檢查
包括PPD皮膚試驗(也稱結核菌素試驗)和T-SPOT.TB檢查。PPD皮膚試驗是透過在前臂注射結核毒素後觀察48-72小時後的硬結大小來判定是否存在抗結核抗體。而T-SPOT.TB是一種特異性的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實驗,可以檢測體內是否有活的結核桿菌感染。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胸片、CT以及超音波心動圖等,其中以X光胸片最為常用,主要表現為斑片、雲霧狀陰影及邊緣模糊不清的浸潤性病灶,部分可呈大片濃密浸潤影或空洞形成。
病理學檢查
即支氣管鏡下取活檢組織送病理檢查,若發現有乾酪樣壞死則有助於確診肺結核。
特殊檢查
懷疑存在肺外結核時還需進一步完善骨髓穿刺、淋巴結活檢、腹水檢查等其他臟器受累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治療
一旦確診為肺結核需要儘早開始規律全程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此外還需要注意加強營養支援,如適量食用雞蛋、牛奶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幫助加強免疫力,促進疾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