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身感染了肺結核,並且對治療效果不明確時,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一般在4-6周可以得知是否出現耐藥的情況,在確定後需要遵醫囑使用敏感藥物進行抗結核治療。
如果懷疑自身感染了肺結核,並且對治療效果不明確時,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一般在4-6周可以得知是否出現耐藥的情況,在確定後需要遵醫囑使用敏感藥物進行抗結核治療。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若患者感染肺結核後未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則可能由於長期接觸而發生傳染,嚴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當發現疑似肺結核感染者時,應及時就醫並完善相關檢查,如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結核菌素試驗等,以判斷是否存在肺結核以及其型別。對於確診的肺結核患者而言,通常會在醫生指導下應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等藥物進行治療。但部分肺結核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或為抗藥性肺結核,此時則需更換其他敏感藥物繼續治療。
臨床上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包括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注射用鹽酸愛黴素(Amikacin)、注射用卷曲黴素等,其中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適用於多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注射用鹽酸愛黴素(Amikacin)常用於支原體、衣原體和厭氧菌感染疾病的治療,注射用卷曲黴素可用於麻風病的治療。此外,還有常用的口服類抗結核藥物,比如吡嗪醯胺片、利福布汀膠囊、丙硫異煙胺腸溶片(Propylthiouracil)等。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另外應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