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用藥有什麼危害

分類: 呼吸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9
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規範服用抗結核藥物後,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等。若未進行規範化治療,可能還會引起抗藥性肺結核。

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規範服用抗結核藥物後,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等。若未進行規範化治療,可能還會引起抗藥性肺結核。

常見副作用

肝功能異常

常見的有食慾減退、厭油、噁心、乏力以及肝臟的疼痛不適等症狀,如果症狀較輕可以繼續觀察並複查肝功。但如果出現了嚴重的轉氨酶升高,則需要加用保肝降黃藥物治療,比如聯苯雙酯滴丸或復方甘草酸苷片等。

胃腸道反應

表現為腹痛、腹瀉、納差等情況,此時可給予止瀉及改善胃腸動力的藥物治療,如舒腹達(Diosmectite)和摩舒胃清(Mosapride)等。

過敏反應

包括皮疹、瘙癢等,一旦發生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診更換其他抗結核藥物治療。

腎毒性

常用的抗結核藥物中,異煙肼(Isoniazid)和吡嗪醯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腎毒性和神經系統損害,因此服藥期間需密切監測尿常規、腎功能等指標變化。

周圍神經炎

一般見於注射使用抗結核藥物的患者,如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注射用鹽酸愛黴素(Amikacin)等,可能出現肢體麻木、刺痛感等,建議早期發現儘早停藥。

視神經炎

主要為利福平(Rifampicin)所致,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的情況,故應用該藥時應注意定期檢查視野與視力。

其他不良反應

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所致的精神障礙、癲癇發作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還有導致血糖升高的可能性等。

抗藥性肺結核

如果不遵循醫生指導合理用藥,就有可能因長期大量濫用某種抗結核藥物而使病菌對此類藥物產生抵抗,從而演變為抗藥性肺結核。此類情況較為少見,一旦確診則會加大治療難度,嚴重影響預後。

綜上所述,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醫生規定的療程和方法,不能隨意增刪藥物或者改變劑量,以免影響療效或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