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出現咳血的症狀時,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僅是痰中帶血絲或血絲被咳出後消失,則為痰中帶血,一般量比較少,可自行停止;如果是小量咳血,通常表現為痰中帶血或者紙色痰,每日咳血量在50mL以內;如果是大量咳血,通常是痰中帶有鮮血或者鐵鏽樣血痰,每日咳血量超過100mL。
肺結核患者出現咳血的症狀時,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僅是痰中帶血絲或血絲被咳出後消失,則為痰中帶血,一般量比較少,可自行停止;如果是小量咳血,通常表現為痰中帶血或者紙色痰,每日咳血量在50mL以內;如果是大量咳血,通常是痰中帶有鮮血或者鐵鏽樣血痰,每日咳血量超過100mL。

根據症狀判斷
僅有痰中帶血
:若僅為痰中帶血,且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等症狀,提示可能只是肺部微血管破裂,並不是大範圍的出血,此時病情相對較輕。
少量咳血
:如果伴有咳嗽、胸痛等不適症狀,同時咳血量較少,說明可能是局限性的肺部感染灶引起的出血,相對而言病情也較輕。
大量咳血
:如果患者出現大量的咳血,同時還存在明顯的呼吸困難、發紺等症狀,說明是由於大面積的肺部感染灶引起的大咳血,此時病情較為嚴重。
其他方法
實驗室檢查
對於有咳血的患者,可以透過抽血化驗凝血功能和纖維蛋白原,明確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的情況,如果結果正常則提示病情不嚴重,反之則提示病情較重。
影像學檢查
透過胸部CT可以發現肺內是否有病灶,如果只有較小的病灶,而且也沒有累及到重要的臟器,如氣道、食道等部位,則提示病情相對較輕。但如果病灶較大,還侵犯了周圍的組織器官,則提示病情較重。
當確診為肺結核後應儘早進行針對性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必要時需採取手術治療。此外,在患病期間還要注意加強護理,避免過度勞累,以免加重咳血的症狀。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