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吃藥吃不下東西

分類: 呼吸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9
肺結核患者出現服藥後不想吃飯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因為抗結核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等,部分患者還會伴有腹瀉症狀。如果長期食慾不佳,則需要考慮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肺結核患者出現服藥後不想吃飯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因為抗結核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等,部分患者還會伴有腹瀉症狀。如果長期食慾不佳,則需要考慮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原因

藥物刺激

常見的抗結核藥物有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對消化道黏膜產生一定刺激作用,從而導致食慾下降。

心理因素

由於患病期間身體不適,精神緊張,再加上擔心病情加重和傳染他人,所以就會食慾不振。

合併胃腸炎

若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性疾病時,也會引起上述情況,並且會伴隨腹痛、發燒等症狀。

合併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應用類固醇進行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會導致血糖升高而影響食慾。

處理

一般治療

建議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應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菠菜、蘋果、雞蛋、牛奶等,以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藥物治療

若因藥物不良反應所致,必要時可遵醫囑調整用藥方案,比如將立汎黴素(Rifampicin)更換為利福平(Rifampin),或者使用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代替Isoniazid(INH)。另外對於胃腸炎引起的食慾不振,還可給予阿莫西林(Amoxicill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等抗生素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如果是腫瘤所引起,還需要根據個人體質採取化療、放療等方式治療。

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治療,嚴格遵循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不可以自行減量或者是漏服,以免降低療效。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