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預防肺結核或控制肺結核病情進展,需要針對不同的人群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未患病者而言,主要在於接種卡介苗(BCG)、避免密切接觸已患病人群等;而對於已經患病的患者,則應進行規律抗結核治療。

未患病人群
接種卡介苗(BCG)
兒童出生時即給予接種卡介苗(BCG),可使兒童獲得免疫力而不再發病,或呈較輕的腺結核樣病灶而治癒。一般認為新生兒進行卡介苗(BCG)接種後,至少需6周才產生抗體,故對出生6周內的嬰兒基本無保護作用。因此,在接種疫苗前應注意觀察是否有嚴重的結核性病變存在,如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及嚴重淋巴結腫大型結核病等,否則不適宜接種卡介苗(BCG)。
2.避免密切接觸已患病人群:由於肺結核是呼吸道傳染病,可以透過咳嗽、打噴嚏和高聲談笑將含有結核分枝杆菌的飛沫播散到空氣中而傳播,所以在與肺結核患者近距離接觸時應該佩戴口罩。另外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通風良好才能有效防止經空氣傳播疾病。
已經患病的人群
遵醫囑用藥
一旦確診為肺結核後,應及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規範的抗結核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藥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所以一定要嚴格掌握適應症並遵循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的原則用藥,切不可自行減量或者漏服、過早停藥,以免導致耐藥以及病情反覆的情況發生。
加強生活護理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適當運動,並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樂觀的心態,以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定期複查
經過積極治療後,還需要遵照醫囑定期複診,明確自身恢復情況。因為肺結核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只有達到治癒標準且停止排菌後才可以解除隔離。
其他方法
比如免疫抑制劑輔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愛黴素(Amikacin)等,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降低耐藥率。
綜上所述,對於未患病者而言,主要是透過接種卡介苗(BCG)來預防肺結核的發生。而對於已經患病的人群,則需要及時進行規律抗結核治療,必要時還可以結合心理干預、營養支援等綜合治療方法促進身體康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