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於感染結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其初期可無明顯症狀,也可出現輕微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狀。隨著病情進展,還可伴有發燒、盜汗、乏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咳血等表現。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影響,還可能會影響正常工作或學習。

症狀
呼吸道症狀
當結核分枝杆菌初次侵入人體後,可先在區域性增殖形成結節灶性發炎,在病變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但若繼發細菌感染,則可能出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並伴輕度發燒、乏力、食慾減退以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如果患者的抵抗力比較強,且病灶侷限在肺內,也可能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
全身症狀
如果結核分枝杆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就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午後低燒、夜間出汗、消瘦、貧血、乏力、女性月經失調或者閉經等情況。此外,還有部分患者還會表現為長期午後低燒、疲乏無力、精神不振、食慾缺乏、形體羸弱等現象。
其他症狀
對於少數嚴重的肺結核患者而言,因結核分枝杆菌播散至肺門淋巴結,甚至波及縱膈淋巴結,此時就會導致患側胸膜刺激徵,如胸痛、咳嗽時加重、叩診濁音、語顫增強、聽診呼吸音低、溼囉音等。另外,如果結核分枝杆菌侵犯支氣管血管而發生結核性膿氣胸,此時則會表現出呼吸困難、咳嗽、咳血、高燒、胸痛等症狀。而對於中毒型肺結核患者來說,除上述常見症狀外,還可有極度衰竭狀態,包括反應遲鈍、淡漠、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血壓下降、脈細數等。
危害
如果不積極進行有效的抗結核治療,不僅會對身體器官功能造成損害,而且還會降低生活品質,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因為結核分枝杆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所以一旦確診為肺結核,應儘早遵醫囑規律服用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孟表多(Ethambutol)等藥物進行聯合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