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出現胸口部位疼痛的症狀時,可能是由於疾病本身引起,也有可能是與服用的抗結核藥物有關。此時應及時告知醫生,並進行相關檢查明確原因。
非藥物因素
病情進展
若肺結核患者未按照醫生指導堅持用藥或擅自停用藥物等,可導致自身病情加重,當病灶累及胸膜時即可表現為胸部疼痛症狀,還可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狀。應嚴格遵循醫生制定好的用藥療程和方法,避免擅自改變方案而影響療效。
合併其他疾病
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在患病後如果出現了心肌缺血的情況,則可能會導致胸口處有明顯的刺痛感,還會伴隨呼吸困難、頭暈目眩以及頭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根據結果採取針對性措施治療,比如高血壓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硝苯地平(Nifedipine)等降壓藥物控制血壓水平;如果是冠心病所致,則需要透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藥物副作用
部分抗結核藥物存在不良反應,常見於利福平(Rifampin)、異煙肼(Isoniazid)等,可能對胃腸道產生刺激而導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不適症狀,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發燒、皮疹、肝功能傷害等情況。如果上述症狀持續不能緩解甚至呈加重趨勢,需立即就醫處理。
藥物因素
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包括鏈黴素(Streptomycin)、吡嗪醯胺、乙胺丁醇等,部分人群在應用過程中就可能存在過敏情況,進而引發區域性紅腫熱痛、全身瘙癢等不適症狀。對此應立刻停止繼續服藥,必要時還需遵醫囑口服勝克敏(Cetirizine)片、氯菲安明(Chlorpheniramine)等藥物進行抗過敏治療。
此外,還有少數肺結核患者在吃抗結核藥物期間感覺胸口疼,也可能與心理壓力過大等因素有關,通常調整好心態並適當休息後即可改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規律作息,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還要注意營養均衡攝入,有助於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