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在症狀完全消失,並且經過痰培養檢查確定痰中沒有結核桿菌後才可以考慮是否可以停止用藥。如果經過積極的治療之後,患者的臨床症狀已經得到緩解或者消失,但是並沒有進行相關的病原學檢測,此時不能夠盲目地停用抗結核藥物。
肺結核患者在症狀完全消失,並且經過痰培養檢查確定痰中沒有結核桿菌後才可以考慮是否可以停止用藥。如果經過積極的治療之後,患者的臨床症狀已經得到緩解或者消失,但是並沒有進行相關的病原學檢測,此時不能夠盲目地停用抗結核藥物。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早期發現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透過痰塗片和培養以及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確診為肺結核之後需要遵醫囑足量、全程使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等抗結核藥物來進行治療,才能夠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若患者的症狀已經得到改善,如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甚至無其他不適症狀,需儘快前往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比如痰塗片抗酸染色鏡檢、結核菌素試驗、X光胸片及CT檢查等,以明確是否存在耐藥情況。若上述各項檢查均提示疾病好轉,則可諮詢醫生建議逐漸減少用藥劑量,直至最後停藥。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肺結核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所以患病期間一定要注意做好隔離措施,儘量不要與他人有密切接觸,以免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另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勤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幫助疾病的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