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治好後在影像學檢查時可發現區域性存在高密度影,即所謂的肺部陰影。若患者既往患有肺結核並經過積極治療治癒,則複查胸部X光或CT提示無明顯異常,僅在胸片上有少許鈣化灶或陳舊性病灶,通常無需特殊處理。
但部分患者出現肺部陰影可能與肺結核無關,可能是由於肺炎、肺擴張不全、間質性肺疾病等導致的肺部陰影,需根據具體原因進行相應處理。
一、非肺結核導致的肺部陰影
肺炎
由細菌、病毒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肺實質和肺泡發炎,常表現為發燒、咳嗽、咳痰等症狀。透過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檢測以及體格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可以確診。臨床一般給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或者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抗感染治療,同時聯合使用止咳祛痰藥物,如安嗽錠(Ambroxol)改善症狀。
肺擴張不全
指各種原因引起的一側肺組織體積縮小,主要表現為氣短、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咳血等症狀。可透過支氣管鏡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臨床一般採用外科手術切除病變部位的方法進行治療。
間質性肺疾病
是一組累及肺臟間質腔隙的炎性疾病,以雙肺不同程度的瀰漫性病變為主要特點,常見症狀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上常用比樂舒活錠(Pirfenidone)、乙磺酸尼達尼布緩釋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
二、肺結核治癒後的肺部陰影
陳舊性病灶
是指肺結核患者經正規抗結核治療後,原有的滲出病灶吸收而留下的斑痕、鈣化灶或肺氣囊等表現,屬於肺結核的一種良性結局,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鈣化灶
是肺部存在的陳舊性病灶,在影像學檢查中呈現圓形或類圓形且邊界清晰的高密度影,說明肺部曾經發生過病變,現已趨於穩定。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通常不用採取特殊的治療措施。
此外,惡性腫瘤也可能會導致肺部陰影的情況,主要是原發性肺癌或其他部位轉移至肺部的癌症,早期可能並無明顯症狀,隨病情進展可能出現咳嗽、咳痰、咳血、喘鳴、胸痛等不適。建議及時到醫院完善病理活檢,一經確診儘快遵醫囑予以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