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感染造成的肺結核,通常是指由各種嚴重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此時患者可出現咳血、咳大量膿痰等症狀,並伴有高燒、盜汗、乏力、消瘦等表現。需要根據不同的致病菌進行針對性治療。
原因
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基礎疾病時,在受到嚴重細菌、病毒感染後,就可能會導致肺結核的發生。此外,如果與患有肺結核的患者密切接觸,也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
治療
抗結核藥物
如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其中Isoniazid(INH)屬於一線抗結核藥物之一,可以抑制結核桿菌DNA及RNA的合成,從而起到殺菌作用。而立汎黴素(Rifampicin)則對多種耐藥結核菌有效果,因此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另外,對於部分重症患者,可能還需要使用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進行聯合治療。
抗生素類藥物
如果是由於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所引起,則需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廣譜抗菌素進行治療。
抗病毒藥物
若是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則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並給予克流感(Oseltamivir)、利巴韋林(Ribavirin)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
其他
中醫認為,嚴重感染造成肺結核還可分為實證和虛症兩種型別,其中實證主要以邪實正不虛為主,治宜解表清裡、扶正祛邪;虛症則以正氣不足、邪陷厥陰為主,治宜滋陰潤燥、扶正固本。故臨床常採用麻杏石甘湯加減來宣洩鬱閉之邪,配合養陰透邪法來緩解症狀,常用百合固金丸、養陰清肺丸等中成藥輔助治療。
建議平時加強營養,適當運動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過度勞累以及熬夜,以免加重病情。同時還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