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時,可以進行痰塗片抗酸桿菌試驗、影像學檢查等一般性檢查,還可以透過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膚試驗以及實驗室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等方法明確診斷。如果確診為肺結核,則需要及時遵醫囑治療。
一般性檢查
痰塗片抗酸桿菌試驗
是檢測痰液中是否存在結核分枝杆菌的方法之一,而存在肺結核的患者做該檢查可呈陽性結果。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檢查和CT檢查,前者主要觀察肺部病變性質屬於滲出還是實變,後者則能顯示肺內病變範圍大小及形態特徵。若發現雙肺紋理增多紊亂或有斑點狀模糊影,可能提示患有肺結核。
特殊性檢查
結核菌素試驗
也稱為PPD皮膚試驗,在前臂注射結核菌毒素0.1mL後72小時觀察注射部位硬結直徑大小,判斷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杆菌的一種檢測方法。正常結果為無紅暈或硬結<5mm,如出現大於5mm的紅色硬結或水泡,常提示強陽性反應,可能患活動性肺結核或接種過卡介苗(BCG)。
2.PPD皮膚試驗與血清結核抗體聯合檢測:即在PPD皮膚試驗陽性的基礎上,再測定血清中的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T淋巴細胞檢測結核抗體,兩者均為陽性時也可輔助診斷肺結核。
實驗室檢查
包括結核抗體檢測、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T淋巴細胞檢測結核抗體等專案,其中結核抗體檢測特異性較高,敏感性較低;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和T淋巴細胞檢測結核抗體靈敏度高但特異性低,因此當上述三種檢查結果均為陽性時,可輔助診斷肺結核。
病理組織學檢查
取活檢組織行病理檢查,可見肺部小空洞形成,並伴有含蛋白腖樣液體溢漏,其周圍被增生的纖維組織包繞,即可明確診斷為肺結核。
若經過一系列檢查確診為肺結核,應及時接受醫生針對性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同時應做好隔離措施,避免傳染他人。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