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輔助檢查什麼科

分類: 呼吸道健康 编辑: 39健康網 時間: 2024.01.09
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後,可以到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或結核病科就診。透過血常規檢查、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

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後,可以到呼吸內科、感染性疾病科或結核病科就診。透過血常規檢查、PPD試驗(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影像學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

PPD試驗

也稱為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試驗,在皮膚內注射結核桿菌的代謝產物,根據注射部位的表現來判斷是否感染了結核分枝杆菌。如果出現硬結、丘疹及水泡,則為陽性結果,提示可能患肺結核。

血常規檢查

由於肺結核可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繼發細菌性感染,因此需要完善白血球計數和分類檢測、嗜中性球功能檢測等專案,若發現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比例明顯增高,則有助於診斷。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檢查、CT檢查以及心臟超音波,其中以胸部X光檢查最為常用,早期病變不易顯示,當有空洞形成時才會顯示出特徵性的徵象,即結節狀浸潤陰影、邊緣模糊不清的片影或者弧形陰影等。而增強CT對於肺門和縱膈淋巴結腫大更為敏感,還可用於觀察抗結核治療的效果。

病理檢查

通常在其他輔助檢查不能確診的情況下才考慮做肺組織活檢,如經皮穿刺肺活檢術等,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是否存在肉芽腫性炎,並且鑑別其性質。

微生物學檢查

包括結核分枝杆菌培養、動物接種、核酸雜交技術以及免疫學方法等,均可以幫助臨床醫生確定結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診斷。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檢查方式之外,還可以選擇腫瘤標志物檢查、骨髓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等方式進一步明確診斷。如果經過一系列檢查後,最終被確診為肺結核,建議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採取藥物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有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營養支援,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雞蛋、牛奶、瘦肉等,能夠幫助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