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可以透過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方法進行輔助判斷。建議前往醫院呼吸內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透過多種檢查明確診斷。
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可以透過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方法進行輔助判斷。建議前往醫院呼吸內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透過多種檢查明確診斷。
臨床症狀
肺結核患者通常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並且伴有午後低燒、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中毒症狀。若懷疑存在上述情況,則可以觀察是否存在相關不適症狀。
實驗室檢查
包括PPD試驗和血常規檢查等。PPD試驗是檢測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杆菌的一種方式,注射PPD後48-72小時在注射針孔位置出現紅潤或硬結表示陽性,說明可能已經感染了結核分枝杆菌。而血常規檢查主要是對白血球總數及分類計數、嗜中性球等進行分析,若發現異常則提示可能存在肺結核。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X光檢查、CT檢查等,其中早期肺結核一般無明顯X光徵象,但當病灶增大的時候可表現為斑片、邊緣模糊不清的陰影。此外,還可表現為區域性肺組織密度增高,以及胸膜下新舊不一的片狀或絮狀模糊陰影,還可能出現圓形偏心空洞,其內壁可有粗糙感。而晚期肺結核可見兩肺紋理增多、紊亂,普遍變粗、模糊,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肺門淋巴結腫大等情況。
病理檢查
活體組織病理檢查是確診肺結核的主要依據,取一小塊肺組織做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找到結核分枝杆菌即可確診為肺結核。
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檢查外,還包括結核菌素試驗等。由於個人體質不同,所以具體採取何種檢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對於確診為肺結核的人群,應儘早接受治療,如遵醫囑使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等藥物控制病情進展。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