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出現腳踝水腫的症狀時,可能是由於藥物副作用引起,也有可能是繼發其他疾病導致。此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並進行針對性處理。
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出現腳踝水腫的症狀時,可能是由於藥物副作用引起,也有可能是繼發其他疾病導致。此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並進行針對性處理。
原因
藥物副作用
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包括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等,這些藥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肝腎功能傷害、胃腸道不適以及過敏反應等。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低蛋白血症的情況,從而引發水腫,表現為腳踝水腫的現象。如果症狀輕微且無其他異常表現,則不必過於擔心,在醫生指導下停用相關藥物後即可緩解。
繼發其他疾病
若患者除上述情況外還伴有心慌、胸悶等症狀,可能提示出現了心臟衰竭或高血壓等情況的發生。建議完善超音波心動圖、心臟彩色超音波、心電圖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確診後可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呋塞米(Furosemide)等藥物進行治療。
處理
一般治療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同時注意保持清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他命C,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對因治療
對於因藥物引起的水腫現象,可遵醫囑口服利尿劑,如呋塞米(Furosemide)、螺內酯(Spironolactone)等,能夠有效改善水腫症狀。而對於繼發心臟衰竭或高血壓所致水腫則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待原發疾病治癒後,水腫也會逐漸消退。
此外,還有少數患者出現此現象可能與腎臟問題有關,比如腎炎、腎病症候群等,因此還需進一步查明病因並給予相應措施治療。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複查,以便於瞭解病情發展狀況。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