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臨床上可分為活動性肺結核和非活動性肺結核。而良性肺結核一般是指活動性的非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或陳舊性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臨床上可分為活動性肺結核和非活動性肺結核。而良性肺結核一般是指活動性的非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或陳舊性肺結核。
活動性肺結核
非結核分枝杆菌感染
常見的致病菌包括鳥分枝杆菌複合群、牛分枝杆菌以及偶見的梅毒分枝杆菌等,患者通常無明顯症狀,部分可出現乏力、低燒、盜汗等症狀,影像學檢查可見斑片狀陰影。治療以抗感染為主,常用藥物有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莫西沙星膠囊等。
結核分枝杆菌感染
是較為常見的病因,常表現為咳嗽、咳痰、發燒、咳血、消瘦等症狀,影像學檢查可見大片的滲出浸潤陰影。治療主要為四聯抗結核治療,常用的藥物有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吡嗪醯胺片及硫酸鏈黴素(Streptomycin Sulfate)等。
非活動性肺結核
陳舊性肺結核
指既往患有肺結核後遺留下的區域性纖維鈣化灶,屬於良性的病變,患者通常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無需特殊處理,定期複查即可。
陳舊性空洞型肺結核
由於肺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導致肺內留有一定的殘腔,並且可能伴隨胸膜增厚沾黏的情況。若未完全閉合,則可能會引起局限性囊性變,從而形成囊腫樣改變,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也不用進行治療。
如果確診為活動性的非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或陳舊性肺結核時,需要及時配合醫生使用相關的藥物進行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盡量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