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型肺結核是指發生於肺組織的結核性膿腫,繼而壞死,並由支氣管潰破或引流所致。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空洞型肺結核和慢性空洞型肺結核兩種型別,兩者在晚期的症狀上存在一定的區別。
空洞型肺結核是指發生於肺組織的結核性膿腫,繼而壞死,並由支氣管潰破或引流所致。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空洞型肺結核和慢性空洞型肺結核兩種型別,兩者在晚期的症狀上存在一定的區別。
急性空洞型肺結核
全身毒性症狀
由於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身體產生一系列的炎性反應,患者常表現為發燒、乏力、食慾不振等表現。
呼吸道症狀
主要為咳嗽、咳痰以及排菌咳血等症狀,若病變累及胸膜可出現持續性的鈍痛,在深呼吸、咳嗽時加重。當發炎破壞肺實質時,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窘迫症候群的表現。
肺部症狀
早期聽診可聞及溼囉音,隨著病情進展則變為單側固定的溼囉音,並伴有同側胸膜滲出液。如果滲出到胸膜外,則形成張力較大的空洞,叩診為濁音或者實音,聽診為空洞性呼吸音。
中毒症狀
如果空洞型肺結核合併有細菌感染的情況,則可能出現高燒、大量濃痰且不易排出等情況。
慢性空洞型肺結核
此類患者的臨床症狀較輕,常見症狀包括咳嗽、咳少量黏液痰或膿臭痰、盜汗、消瘦等,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症狀,僅透過影像學檢查發現。
對於空洞型肺結核而言,一旦確診應儘早進行抗結核治療,遵醫囑使用利福平(Rifampin)、Isoniazid(INH)、吡嗪醯胺膠囊、孟表多(Ethambutol)等藥物。此外,還應注意加強營養支援,以促進身體恢復。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