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患有肺結核的同時還出現皮膚黏膜破損的情況,則需要及時進行消毒、預防感染等一般治療。若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時,則可能還需要遵醫囑使用抗結核藥物、止咳化痰藥物等進行治療。
一般治療
注意休息
由於肺結核屬於一種消耗性疾病,因此建議患者適當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而加重不適症狀。
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
對於存在皮膚黏膜破損的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做好患處的護理工作,以免導致病原微生物滋生而引起繼發感染的情況發生。
飲食調整
此類患者在患病期間通常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因此在平時應儘量進食清淡且富有營養的食物,如雞蛋羹、排骨湯等,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能量和營養物質,但要避免暴飲暴食,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而導致腹脹等症狀加重。
藥物治療
抗結核藥物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患者常表現為咳嗽、咳痰以及午後低燒等症狀。對此可以遵醫囑服用Isoniazid(INH)、立汎黴素(Rifampicin)或孟表多(Ethambutol)等藥物進行治療。
止咳化痰藥物
如果患者合併有細菌性肺炎則可能會出現劇烈乾咳或者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的症狀,此時可遵醫囑應用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等鎮咳類藥物幫助緩解不適症狀;若為黃色膿性痰液則考慮是出現了細菌性感染的情況,需加用希復欣敏(Cefixime)分散片等抗生素類藥物控制發炎反應。
其他處理
除上述常見的治療方法外,當患者出現咳血等情況時,還可以透過霧化吸入的方式幫助稀釋痰液並促進排出,從而改善呼吸道阻塞的情況發生。
此外,當患者出現發燒等症狀時,還可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來幫助降低體溫,比如貼退燒貼、溫水擦浴等。若經過一系列治療後效果不佳,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再遵醫囑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