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可以透過痰塗片抗酸染色、結核菌素試驗、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等檢查來判斷是否存在肺結核。如果懷疑自身存在肺結核,則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治療。
痰塗片抗酸染色
是確診肺結核的主要依據,也是目前診斷肺結核比較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透過顯微鏡觀察痰液中是否有結核分枝杆菌生長繁殖的情況,如果有大量結核分枝杆菌在痰內生長繁殖,並且呈現典型形態,比如桿狀或略呈弧形的小細條樣,即可判定為陽性結果,也就是發現抗酸桿菌則可確診肺結核。
結核菌素試驗
也稱PPD試驗,是一種皮膚測試方法,常用於兒童和青少年是否感染過結核分枝杆菌,以及成年人免疫反應狀況的判斷。具體操作是在前臂皮內注射結核毒素後,48-72小時觀察注射部位的表現,若出現硬結直徑小於5mm,一般提示陰性;若出現5mm但沒有水泡及破潰時,通常提示弱陽性;若出現5mm以上的硬結或水泡,或者周圍有明顯紅暈,甚至有水泡破潰等情況時,則提示強陽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的患者可能已經受到結核分枝杆菌感染,但也可能是接種卡介苗(BCG)引起,因此不能僅憑這一項實驗確診肺結核。
3.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原理是利用已知的結核相關特異性DNA探針,與待測者的血清樣本作用,測定其中γ-干擾素(Interferons)的含量,從而輔助診斷肺結核。該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不受結核疫苗的影響,可用於未接種卡介苗(BCG)人群的活動性肺結核篩查,也可用於利福平(Rifampin)耐藥肺結核患者的病原學診斷。
除了上述常見的幾種方式以外,還可以採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對結核分枝杆菌DNA進行檢測,其具有高靈敏度的特點,可以檢測出極微量的結核分枝杆菌,也可以幫助臨床早期診斷肺結核。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