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可以透過臨床症狀、接觸史等進行初步判斷。之後到醫院呼吸內科就診,透過血常規檢查、PPD皮膚試驗、X光檢查、痰液檢查以及抗酸染色塗片或培養等方法輔助診斷。
初步判斷
臨床症狀
由於肺結核患者常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所以可能在出現長期慢性咳嗽時會懷疑患肺結核,而部分肺結核患者的痰中可能會帶血或者出現咳血的情況,此時可能也會懷疑自身是否患有肺結核。
接觸史
由於肺結核屬於一種傳染性疾病,所以當與患有肺結核的病人有過密切接觸後,便可能感染肺結核,從而引起相應不適。因此可能還會存在與肺結核患者親密接觸史、共餐史等。
輔助檢查
血常規檢查
若懷疑自身存在肺結核,則可以前往醫院進行抽血化驗,若發現白血球總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等情況則可輔助確診。
PPD皮膚試驗
又被稱為結核菌素試驗,在接種結核毒素後48-72小時觀察注射部位的表現,若無紅暈或硬結則為陰性,提示未感染過結核分枝杆菌或免疫功能正常,而出現紅暈時一般提示感染過結核分枝杆菌或處於活動期,具有一定輔助診斷意義。
X光檢查
早期主要表現為肺部呈現斑點狀陰影,並且還可能伴有輕微浸潤灶及淡薄的片影。發展嚴重時則可形成空洞型肺結核,晚期還可導致肋骨架塌陷、脊柱畸形等異常表現。
痰液檢查
將痰液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細菌或其他異物顆粒,還可以做結核分枝杆菌培養和分離,但速度相對較慢。
抗酸染色塗片或培養
取患者的呼吸道標本或者是排洩物直接塗抹玻片,然後用瑞氏姬姆薩染色或者抗酸染色,再用顯微鏡觀察有無抗酸桿菌。另外還可以採取結核分枝杆菌培養的方法檢測痰液中的結核分枝杆菌,以輔助診斷。
6.AGATC核酸序列測定:這是一種新型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於難以分辨結核分枝杆菌型別有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胸部CT、支氣管造影術以及病理學活檢等方式進行檢查,若明確存在肺結核,則需要及時接受正規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