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如果經過積極的抗結核治療後,病情已經得到控制,並且痰培養、影像學檢查等結果均提示未發現異常情況,則出現血常規中白血球、C反應蛋白(CRP)以及降鈣素原指標升高的現象,可能與藥物副作用有關。此時建議及時告知醫生,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若上述症狀同時伴有咳嗽、咳痰、發燒等症狀加重或新發的症狀時,考慮可能是由於耐藥結核病導致,也有可能是合併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如細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耐藥結核病
對於既往患有肺結核但沒有進行正規的抗結核治療,或者在治療過程中中斷服藥時間過長,從而引起結核桿菌對多種抗結核藥物產生抗藥性的患者而言,可表現為肺結核病情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甚至出現惡化的情況。針對此類情況需要遵醫囑使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孟表多(Ethambutol)等敏感的抗結核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
合併其他感染性疾病
細菌性肺炎
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所導致,臨床表現以畏寒、乏力、咽痛、咳黃膿樣痰為主要特點,透過痰培養可以初步判斷致病菌並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常用的有賜福力新(Cefalex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等。
真菌性肺炎
常見於長期應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的人群,常見的致病菌包括念珠菌屬、曲黴菌屬等,除一般呼吸道症狀外還可表現為咳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可以透過痰液培養明確致病菌後再行抗真菌治療,常用氟康唑(Flu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等。
此外,還可見於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等情況。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保證充足的營養物質攝入,有助於身體恢復健康。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