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肺結核是指發生於患者的右側上肺的結核病灶,屬於繼發性肺結核的一種。通常情況下,結核菌由原發感染部位播散至其他器官,在身體抵抗力低下的時候發病。
原因
吸入性肺結核
指患者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得的肺結核,是較為常見的感染途徑之一,也是較容易發生的感染途徑。如果患者患有肺門淋巴結核,則可能會經支氣管播散到右側肺部引起肺結核。
血行性肺結核
由於體內存在其他的結核桿菌病灶,如骨關節結核等,可導致結核桿菌隨血液循環到達肺臟,並在區域性增殖蔓延形成肺結核。
直接蔓延所致的肺結核
常見的是胃腸道或泌尿道結核,其結核桿菌可透過淋巴管擴散至腸繫膜靜脈,並逆行進入右上肺靜脈,從而造成右上肺結核。
4.鄰近器官結核病變波及所致的肺結核:比如胸膜、主動脈結核等,當結核病灶破潰時,結核桿菌會隨血液流入肺內,進而引發右上肺結核。
症狀
多數患者起病緩慢,常有乏力、厭食、盜汗、低燒等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咳嗽逐漸加劇,痰量增多,甚至可以為乾咳。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咳血以及呼吸困難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還可出現全身衰竭的情況。
檢查
影像學檢查
包括X光檢查和CT檢查,其中X光檢查可見斑片狀陰影,邊緣模糊不清;CT檢查則能顯示肺部小空洞、液平面、薄壁空洞等特徵。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結核菌素試驗、γ-干擾素(Interferons)釋放試驗、結核抗體檢測等,有助於判斷是否患有肺結核。
治療方法
確診後應及時進行抗結核藥物治療,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包括異煙肼(Isoniazid)、利福平(Rifampin)、吡嗪醯胺、鏈黴素(Streptomycin)等,也可使用類固醇輔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普賴鬆(Prednisone)、地塞松(Dexamethasone)等。此外,對於合併真菌感染者還需要應用抗真菌藥,如兩性黴素B等。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