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出現胸悶症狀時,可能是由於疾病本身導致的不良反應,如常見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但也有可能是與藥物副作用無關,而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肺結核患者在遵醫囑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出現胸悶症狀時,可能是由於疾病本身導致的不良反應,如常見的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但也有可能是與藥物副作用無關,而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藥物因素
1.利福平(Rifampin):部分患者可有胃腸道不適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及消化道出血等;還可引起肝功能傷害,表現為黃疸和轉氨酶升高,偶見溶血性貧血及再生不良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異常。
2.異煙肼(Isoniazid):常見不良反應為周圍神經炎,少數患者可見頭暈頭痛、倦怠乏力、失眠多夢、肢端麻木等症狀,亦可致肝、腎損害,長期應用可致末梢神經中毒症候群,表現為肢體遠端感覺異常或運動障礙等。
PAS
可致過敏反應,包括皮疹、發燒、蕁麻疹等,亦可引起精神神經系統症狀,如焦慮不安、欣快感、幻覺、震顫等。
IV
可致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低血壓、高血糖、白血球減少、掉髮、皮膚瘙癢等。
非藥物因素
心腦血管病史
若既往存在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等基礎疾病,在服藥後可能會誘發原有疾病的發作,從而引發胸悶氣短的症狀。
建議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並進行針對性處理,如使用硝酸甘油含片擴張冠脈,緩解胸悶症狀。
此外,也可能是合併了新的疾病所致,比如自發性氣胸、急性心肌梗塞、支氣管氣喘等。當出現上述症狀表現後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