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肺部疾病,在早期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並且在進行X光檢查時可發現相應改變。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導致的肺部疾病,在早期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並且在進行X光檢查時可發現相應改變。
輕微病變
滲出性病灶
如果結核分枝杆菌只侵襲單個肺段或肺葉內,一般不會累及整個肺部,因此在早期時可能僅表現為區域性小片狀浸潤陰影或粟粒樣大小的結節影,邊界不清晰但密度較高,邊緣模糊不清。
增殖性病灶
若結核分枝杆菌侵犯多個肺段或肺葉,則可能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斑點狀高密度影,其周圍有輕度放射性的條索狀陰影,可見淡薄間質性肺炎的表現。
鈣化灶
當結核分枝杆菌被身體自行吸收後,身體會對其進行鈣鹽沉積而形成鈣化灶,其主要為圓形或卵圓形緻密影,邊緣比較光滑,位於肺尖部的鈣化灶常提示曾經患肺結核。
胸膜滲出液
部分肺結核患者還可在早期發生少量胸膜滲出液,此時胸部CT檢查會顯示兩肺下部外帶模糊,以及肋膈角變鈍等現象。
嚴重病變
如果患者的免疫力較差或者體內結核分枝杆菌較多,可能導致肺結核進一步加重,從而引起空洞型肺結核。此類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時會出現邊緣不整齊的大空洞,大空洞內壁較粗糙,有時還會伴有衛星病灶,甚至會導致胸膜受累並出現大量胸膜滲出液的情況。
一旦懷疑自身患有肺結核應積極就診於醫院的結核病科,完善相關檢查如PPD試驗、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測定、支氣管鏡檢查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確診後需遵醫囑使用立汎黴素(Rifampicin)、Isoniazid(INH)、吡嗪醯胺片、Ethambutol(EMB)等抗結核藥物治療,同時注意適當休息、營養支援和對症治療。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