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有肺結核的情況,可以透過症狀、體徵、輔助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通常情況下,在活動期的肺結核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也會出現異常改變。
症狀
肺結核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咳嗽、咳痰2周以上,且伴有咳血等相關表現,部分患者會出現午後低燒、乏力、盜汗等症狀,還可能伴隨其他系統的表現,如消化系統的相關症狀,包括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或表現為泌尿系統的相關症狀,如尿頻、尿急、尿痛、蛋白尿等。
體徵
在肺部聽診時可以聽到散在的乾溼性囉音,或固定的溼囉音,病變範圍較大的患者還可觸及區域性語顫增強、叩診濁音、呼吸動度受限、支氣管呼吸音亢進等體徵。
輔助檢查
若想要確診是否患有肺結核,需要透過一系列檢查明確診斷,並排除其他疾病,常見於PPD試驗、X光檢查、血常規及生化檢查、痰液檢查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
PPDE試驗
又稱為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將結核毒素注射到皮內,48-72小時觀察注射部位的表現,根據硬結直徑大小來判定感染程度,陽性反應可見於結核病患者、接種卡介苗(BCG)者以及健康人群。
X光檢查
早期一般無明顯異常,隨著病情進展可呈現不同的基本病變型別,如滲出型、增殖型、浸潤型、纖維空洞型等,其中浸潤型肺結核的X光表現是肺內圓形或橢圓形濃密影,分佈廣泛但邊緣不清晰,可多發也可侷限,病變吸收較慢,常經久不愈,形成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血常規及生化檢查
白血球總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增高,重症患者可見白血球下降與紅血球下降,多數患者的血沉加快,部分患者的肝功能、腎功能可能出現異常。
痰液檢查
透過痰培養的方法檢測結核分枝杆菌,一旦發現需及時上報相關部門並追蹤傳染源。
病理組織學檢查
即從可疑部位取活檢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若見到典型結核結節則可確診為肺結核。
此外,對於疑似肺結核的患者建議儘早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日常生活中也應避免共用生活用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鍛鍊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部分藥物尚未在所有地區上市,僅供參考#
#網站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